《敦煌本纪》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所创作的国内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小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
小说以清末民初的敦煌沙州古城为叙事原点,以莫高窟为信仰高地,以当地三大家族的兴衰命运为线索,描写了敦煌大地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生死传奇,更勾勒出二十世纪初叶动荡的时代图景,以及河西走廊的千年历史缩影。
小说融会了古典诗词与西部俚语,穿梭于虚构及想象之间,运用生动洗练的白描语言和雄浑流畅的叙事风格,塑造出百余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苍生赤子、落日佛窟、鸟兽神祇历历可见,悲欢离合、人世浮沉、恩义公忠各呈命运,作者以此来探究莫高窟的经卷之谜,追问敦煌的前世今生,并以百万字的篇幅回答“何以中国”这个神圣的课题。
怀 想
那时候 月亮还朴素 像一块
古老的银子 不吭不响 静待黄昏
那时候的野兽 还有牙齿 微小的
暴力 只用于守住疆土 丰衣足食
那时候 天空麇集了凤凰和鲲鹏
让书生们泪流不止 写光了世上的纸
那时候的大地 只长一种香草
名曰君子 有的人入史 有的凋零
那时候 铁马秋风 河西一带的
炊烟饱满 仿如一匹广阔的丝绸
那时候的汉家宫阙 少年刘彻
白衣胜雪 刚刚打开了一卷羊皮地图
那时候 黄河安澜 却也白发三千
一匹伺伏的鲸鱼 用脊梁拱起了祁连
那时候还有关公与秦琼 亦有忠义
和然诺 事了拂衣去 一般不露痕迹
那时候 没有磨石 刀子一直闪光
拳头上可站人 胳膊上能跑马
那时候的路不长 足够走完一生
谁摸见了地平线 谁就在春天称王
——作者的诗
怀想 / 0001
上 卷
卷一 / 0005
卷二 / 0025
卷三 / 0045
卷四 / 0066
卷五 / 0089
卷六 / 0111
卷七 / 0132
卷八 / 0156
卷九 / 0177
卷十 / 0199
卷十一 / 0223
卷十二 / 0252
卷十三 / 0279
卷十四 / 0306
卷十五 / 0335
卷十六 / 0365
卷十七 / 0393
中 卷
卷十八 / 0421
卷十九 / 0454
卷二十 / 0490
卷二十一 / 0517
卷二十二 / 0550
卷二十三 / 0577
卷二十四 / 0611
卷二十五 / 0631
卷二十六 / 0667
卷二十七 / 0696
卷二十八 / 0724
卷二十九 / 0752
卷三十 / 0778
下 卷
卷三十一 / 0813
卷三十二 / 0848
卷三十三 / 0881
卷三十四 / 0922
卷三十五 / 0950
卷三十六 / 0988
卷三十七 / 1019
卷三十八 / 1045
卷三十九 / 1081
卷四十 / 1111
卷四十一 / 1138
卷四十二 / 1168
卷四十三 / 1194
卷四十四 / 1211
卷四十五 / 1234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敦煌本纪》是一个奇观。……敦煌莫高窟一共有375个窟,叶舟是以他的文字在凿第376个窟。
——批评家 李敬泽
《敦煌本纪》是中国文化,又充满异质性,元气淋漓,命运感触手可及,张力十足。
——作家 阿来
叶舟是中国文学地形图上的重要存在。他的小说既是西部的象征——广漠、强悍、狂飙突进,又有着东方的神韵——优雅、坚韧、柔情万种。
——作家 李洱
它有思想,有人物,有对历史的深入勘探,也有情义,有信仰……
——《文艺报》总编 梁鸿鹰
《敦煌本纪》的每一个字,都像戈壁滩上被岁月和风沙包浆了似的,仿佛一块老玉那样。
——作家 刘醒龙
他的文字是大陆地理、炽热抒情和谣唱风格的一次融合,并用一种行云流水的内在旋律统率它们。
——诗人 沈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