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沉浸式的女性自我审视和情感解剖,直击当代女性生存暗礁。每个女性,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投影。
☆一个职场女性,两桩跨国命案,三个典型男人。打破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书写被迫变“恶”的每一个瞬间。
☆随书附赠精美插画明信片。
☆封面和明信片由知名国际插画师牛野牛(曾设计Dior Cruise Collection 2025限定立体纪念册)绘制,极具视觉冲击和收藏价值。透过镜中的裂缝,看到模糊的过去和深藏于心底的最真实的自己。
《褪色》将凶杀案作为故事骨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切入,引出了原生家庭、婚姻关系等现实议题,着重探讨了女性的情感,并围绕死亡进一步展开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利益与情感的权衡,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的迎合、退让、扮演和自欺欺人,越是亲近越是嫉妒甚至仇恨的心理……悬疑氛围支撑起了这个现实题材的与众不同,女性犯罪题材在当下市场中更显得稀缺。
☆非传统悬疑叙事里的深远社会意义
原生家庭、职场困境、情感困境,婚恋家庭,女性的社会选择等等都浓缩于前后发生的两场命案之中。不同于传统悬疑小说,这里的“谜题”并不是谁杀了人,而是为什么杀人,“为什么”三个字经过心理的一层层剥脱,人性的一面面转换,到最后才呈现出水落石出的人性真相。
☆沉浸式的女性自我审视和情感解构
故事以女主角陈薇的第一人称视角推进。她置身于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中,又不时跳出这个世界去观察,随时审视他人也审视自己。她是清醒明白的,同时又是逃避自我的,在自知之明和自欺欺人中不断进出往返。这种自我审判式的内心独白,完美呈现出情感的复杂和微妙。
☆跨越大洋的两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相同困境
每个女性都能在陈薇的三重空间(佛罗伦萨—北都—西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投影。职场上的女性难题,情感上为了利益和事业的生存方式,一边妥协一边挣扎着前进的人生。社会好像总是对女性有诸多要求,又好像总是对女性欠缺公平。陈薇经历的每一道关卡可能都是你正在经历的,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刺向社会症结的手术刀。
面对“死者木歌”,陈薇恍惚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她和木歌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要如何讲出她的故事。这个故事始于一桩凶杀案,止于另一桩凶杀案,她在两桩案件里挣扎,尝试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却发现那些她以为可以成为自己后盾的东西都在离她远去……
两桩跨国命案,三个典型男人,从江南小村的落水谎言,到佛罗伦萨的嫌疑人阴影,她的人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控、脱轨?
灵魂从深渊里爬出,帮她卸除记忆的滤镜,露出蛰伏已久的真实。
精彩文摘:
楔 子
坐在我对面的身穿制服的中年警察站了起来,调试了一番我面前的那盏黄光灯,把原本灯光完全打在我脸上的灯头稍微撇去左边了一些,灯罩是绿色的,大概是为了减轻这种直接打光对视力带来的损害吧,可我的视网膜上还是留下了一些闪烁的斑点,我看他们的脸时,他们的脸也变得有些模糊了。
“陈薇女士,请问上个月二十九号,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九号,您在哪里?”中年警察双手摆在桌上,死死地盯着我的眼睛。那些在我眼中跳跃的斑点逐渐消失了,我再次看清了他的脸,他的半张脸沉浸在阴影之中,这使得他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有些许狰狞。他旁边还坐着一个年轻的警察,一直低着头,记录着这里的所有对话,他甚至来不及把头抬起来看我一眼,他不停写着字的手显得特别慌张。我突然觉得有些可笑。
“我在西元市的周峰村,我外公有个老宅在那儿,从二十七号到三十号,我一直在那里。”
“一个人吗?”
“对。”
“有没有人可以做证?”
我感到嘴唇有些干涩,但是我没有碰面前的那杯水,而是舔了舔嘴唇,嘴角有一块皮翘起来了,我很想去撕掉它,但是一旦撕了一个角,就会有其他地方也让我感觉不舒服,最后我会把自己的下嘴唇撕到鲜血淋漓,这是从高中开始一直在反复发生的事,我一直想改掉这个毛病,但始终改不掉。那块翘起来的皮让我觉得很焦躁。
“陈薇女士,有人可以证明吗?”他又问了一遍。
“可能没有,那边都是自己造的老房子,房子和房子隔得挺远的,我白天出门溜达了,或许有些村民看到过我吧,但我也不知道,我不确定。”我开始用牙齿去够嘴角那块突兀的皮,可牙齿始终很费劲,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它们并没有手好用。但我不敢动手,我怕盯着我的这个警察,认为这是我心虚的小动作。
“您为什么会去周峰村?据我们所知,那个屋子已经空了很久了,其间您去过吗?您突然去那里做什么?”
“我外公去世之后,我妈妈和舅舅每个月都会去两趟打扫卫生,其间我也去过,而且外公还有一些东西留在那里,我去收拾一下把它们带回来。”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把手放到了嘴唇旁边,我太习惯这个动作了,我很快摸到了嘴角那块皮,它扎着我的指尖让我很想一下就把它撕下来,虽然我知道,那样的话避免不了见血,而我口袋里没有纸巾。
“您和死者木歌是什么关系?”
我抬起头,看着这个中年警察,他的整张脸已经暴露在灯光下面了,而我靠在靠背椅上,完全避开了灯光,这个时候,他看起来更像是被审的人。我们已经在这里耗了一些时间了,大概多久我也没数,审讯室里没有时钟,但空气里有嘀嗒嘀嗒的声音,像幻觉,又不像。他额头上的抬头纹和他眼睛里的红血丝都在提醒我,他很着急想让我承认一些东西,他之前反复问的问题,只不过是为了这个最要紧的问题,可我还是给了否定的回答。
“没什么关系。”
我的手指不知不觉一用力,那块嘴角的皮被我撕掉了,我用舌头轻轻碰了一下,果然是鲜血有些腥的味道。我用大拇指按住出血口,抬头盯着中年警察。
“没什么关系是不认识吗?”
我放下大拇指,看了看上面的血迹,又换了食指按上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我喜欢让所有的手指轮流感受一下鲜血的滋味,可能不同的手指体验也是不同的,它们有各自的权利。
“陈薇女士,您和死者木歌认识吗?”他再次问道。
他强调的“死者”二字似乎把我的头往下摁了两下。
“嗯,认识。” 我听见自己说。
我一直在想,我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讲这个故事。因为它在我脑中始终呈现得很复杂,可是每当我想要说出来的时候,它又显得特别空洞。尤其是那些情感,我总觉得它们可能都不是真的存在过。
第一章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柔和地安放在一些巧合之中,无论是现实发生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我们都会选择更具象地去相信这些看似命中注定的缘分,它们助长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对爱情和爱情发生时刻的错误认知。
认 识
我第一次见木歌,是去年九月,在佛罗伦萨的机场。
佛罗伦萨的机场很小,值机口都在二楼,一楼只有酒吧和到达的出口,还有一些零散的商户。我站在全层最亮的报刊亭门口,望着出来的那群人,很快就看到了他们。
他们是我承接的佛罗伦萨博物馆拍摄项目的团队,属于国内一家知名的文化公司。一行七个人,推了六台放满了行李箱和纸箱的推车,站在我身边的意大利司机立刻放下手里的欢迎牌,走过去帮忙。
“您好,宽老师,我是陈薇,之前和您联系的。”带头的那个人姓宽,年纪比我还小,叫老师纯粹是给他面子,现在国内来的人,都喜欢被称为老师。
“陈姐,叫我小宽就行。”他热情地和我握手,开始给我介绍同行的人。当介绍到最后那个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牛仔外套,面无表情的高个儿的时候,小宽停顿了一下,特意提高了一点音调:“这是我们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木歌木导。”
很明显,小宽的热情并没有感染这位木老师,他依旧面无表情,或者应该说表情过分严肃,我不知道他是故意摆谱还是什么,总之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他冲我点了点头,伸出手来松松垮垮地握了下我的手。刚刚小宽说他是木导,我心里想,可能他是这次专题拍摄的导演。我拿到的名单上,没有写团队人员的职务,假如他就是导演的话,那我这次的承接工作可能就要多倚仗看起来比较友好热情的小宽了。我礼貌地冲木歌点了点头,转头朝小宽眨眨眼。
由于第二天就要开始拍摄,而他们的拍摄时间只有三天,最后两天用来剪一个宣传短片,剪完后直接将片子复制一份给当地政府,所以时间很紧张,我就和他们一起住在市中心的酒店。
酒店在老城区,离拍摄地不远。晚上小宽来敲门,问我一些准备工作的细节,显然他是这个团队里面负责跑腿的那个。我们一起去了酒店大堂的酒吧,我要了一杯红酒,他要了一杯可乐。
“你还真是小孩啊,小孩才喝可乐。”我故意逗他。
他笑着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飞机上陪木歌老师喝了一路,我都扛不住了。”
“他很爱喝酒吗?”我问。
“干这行的不都爱喝嘛。我就不怎么喜欢,所以我老怀疑自己不是干这行的料。不过木歌老师一直说我天赋还不错,我也就这么混了。”
小宽是个好聊的,容易亲近,客户里有这么一个人,对我来说是好事,接下来很多事情都可以和他配合。我刚想继续说话,小宽突然站了起来。
“老师,您也来喝酒啊?”
我回头一看,木歌正站在我们后面。他冲我点了个头,就朝吧台走了。
“你是他学生?”小宽重新坐下来之后,我小声问他。
他把头凑过来,小声说:“算是吧,我们公司里有一个独立工作室是他的,我算是他独立工作室里的人。哎,你别看他那样,其实他人挺好,都是因为不熟,跟你装呢。”
话音刚落,就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宽赶紧挺直腰背,朝我吐了吐舌头。我抬头一看,是木歌,他虽然还是面无表情,但明显带着一些手足无措的尴尬。
“木老师,怎么了?”
“那个,陈老师,能麻烦您帮我点下喝的吗?我好像有点沟通不了。”他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后来,虽然我们没有进一步熟悉起来,但他也没再在我面前摆出那张面无表情的脸,面部表情柔和了不少,见到我也总是稍微笑一下。
第二天进场拍摄我才知道,木歌并不是导演,他是摄影师,负责灯光和摄影指导,而另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对谁都笑眯眯的老罗才是导演。他们喊木歌木导纯粹是为了开他玩笑,因为他一直想做导演,可好几次机会都被他错过了,错过的原因是晚上太开心了去喝酒,结果第二天没爬起来,让别人替了他。他们笑着说起他的这些黑历史,最后他自己也跟着乐了。我突然觉得他有些憨厚得好笑。
拍摄的第一天,我就会不自觉地站在一边默默地看木歌工作,每次等我突然回过神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他好久了。他工作的时候很投入。他总是微微蹙着眉,有时候会托腮思考,有时候会适当地闭一下眼睛,我知道当他闭眼的时候,构图和布光一定已经进入了他的脑中,所以每次他一睁眼,就会立刻投入灯光的布置或机位的调整。现场还有一个博物馆派来参与拍摄的意大利团队,所以有的时候,我也会被木歌突然叫去做一些翻译工作。令我惊讶的是,他虽然一句英文都不会,但竟然大部分时间,他都能自己和意大利团队沟通,完全不需要我。
他是个神奇的人。
目 录
楔 子
第一章
认 识
离 开
撒 谎
报 复
选 择
放 纵
转 弯
奔 赴
北 都
西 元
木 歌
再 见
冲 突
躲 避
消 亡
第二章
尸 体
凶 手
暴 雨
逃 离
凌 秋
情 人
半 山
天 使
怀 疑
魔 鬼
醉 孽
尽 头
隐 藏
解 困
坦 诚
欺 骗
含 义
第三章
夜 色
秘 密
净 土
葬 礼
假 象
清 醒
欢 愉
乡 下
小 河
黑 暗
邮 件
游 戏
点 火
第四章
记 忆
深 渊
邀 请
不 归
谋 杀
残 疾
圆 圈
错 觉
邪 灵
结 尾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