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小时候
0.00     定价 ¥ 56.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8867920
  • 作      者:
    曾繁涛
  • 出 版 社 :
    济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繁涛,字子波,号黄泥冈人。山东省郓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4年10月参加工作。军人,公务员,企业高管。八级战残,二等功臣。1985年在前线开始创作,先后发表通讯、散文、小小说300余篇,著有《战火硝烟》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西南乡村往事历历。滚铁环、打“地宝”、孵鸟蛋,二婶子、“贼大胆”、同桌的她,“草烘子”“洋火枪”“爬叉”……回忆里的“小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充满了童真和美好,同时也孕育着快乐和希望。
展开
精彩书摘
  《小时候》:
  娘在忙着拆拆洗洗,把除我们的棉衣以外能拆洗的都拆洗一遍,用她的话说:干干净净过年。拆洗棉被要一大早就开始,先是把棉花抽出,把被套洗干净,在自己打的浆糊中浆洗一遍,然后晒干,在天黑前把被子缝好。拆洗过的被褥不仅干净,而且松软、暖和。
  过了小年,娘就开始蒸花糕、蒸馒头、炸丸子、炸鱼、炸藕盒、炸酥肉。这时候我们兄弟姊妹不再出去玩了,都围在灶台前转悠,姐姐年龄大帮着烧火。我们闻着油香,吞着唾沫,两眼瞪着,眼光随着娘的动作移动。每当娘炸出一锅,我们便欢呼着蹦高:  “炸好了!”急切地想吃上一块。丸子是可以吃上一两个的,炸鱼、炸藕盒、炸酥肉是万万吃不到的,要留着走亲戚、招待客人。于是,娘就捞几个油渣分给我们。油渣很香,但我们也不敢大口嚼着吃,而是一点点用牙尖咬着吃。
  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杀猪了,不仅热闹,而且还可以有所收获。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养了猪,过年时杀了猪把肉分给社员。杀猪前要烧上两大锅开水,接着到猪圈中抓猪。猪好像有灵性,知道生命即将终结,等人一靠近猪圈,它就疯跑。几个壮小伙子徒手抓,也很难抓到。杀猪匠有办法,他眼疾手快,用锋利的铁钩子,只一下便钩住了猪的下巴,使劲一拉,猪便倒下,旁边的帮手上去就把猪摁倒在地,迅速地把猪的四肢绑住,抬出来放到门板上。猪头探出门板一截,只见杀猪匠走到猪头前,左膝微曲顶住猪的脑袋,左手扳住猪下巴,右手把磨得极其锋利的尖刀迅猛地从猪脖子下捅进去,直刺猪的心脏。把尖刀又猛地抽出,一股鲜血从刀口中喷出,流淌进事先准备好的盆里。猪号叫着,使劲地蹬腿,猛地翻身,但随着它蹬动,血便一股一股地喷涌出来。直到血流尽,猪的叫声也变成了哼哼声,身体也渐渐地停止翻动。
  放完血,杀猪匠就在猪的前左腿或前右腿上拉一个七八公分长的口子,揭开皮,用一米多长的铁棍在猪身上上下左右地捅几下,捅到的地方,猪皮与猪肉就分开了。然后对着刚才拉开的小口子,几个人轮流往里吹。每个人都把全身的力气用上了,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对着猪腿上的口子,一口一口地往里吹,脸都憋得红红的。一个人往猪身体里吹气,另一个人拿木棒在猪身上来来回回地敲打,让气流到猪身上的每一个地方,猪身子便慢慢变得鼓鼓的、圆圆的,四条腿也都直挺挺的。
  几个人把猪放到一个大木盆中,浇上开水,待猪在里边泡上几分钟,再把猪翻个儿,这时杀猪匠则用铁刮子在猪身上刮,随着噌噌的响声,猪由黑变白,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待猪毛被全部刮完,杀猪匠则把猪用钩子挂在架子上,准备开膛破肚,取出内脏。这时候我们小孩子就拼命地往上挤,准备抢猪尿脬(膀胱)。如果杀猪匠要留给他自己的孩子,他则自己拿着去烫猪的盆里洗一洗,接着吹起来,我们这群小孩子只有羡慕的份儿。如果他不要,他则把猪尿脬向外一扔,由我们去抢,谁抢到是谁的。
  猪尿脬是我们很好的玩具,我们把它吹起时,吹进几粒豆子,待干了后,一晃则哗啦哗啦地响;有时我们做抱球游戏,有时则踢着玩,满大街地疯跑。
  抢不到猪尿脬,我们就抢猪蹄甲。一头猪有16个猪蹄甲,八大八小,我们抢到一个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我们把捡来的猪油放进猪蹄甲中,插上一根棉花做的捻子,做成蹄甲灯,晚上点着满大街跑。特别是十五观花灯时,蹄甲灯取代了蜡烛,只是有一股煳肉味,如今想起来有点反胃。
  年二十七八要洗澡,说是洗去一年的“晦气”。起初都是娘烧好水,在脸盆里给我们洗头。不像现在有洗发水之类的洗护用品,那时是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洗第一遍时水已经黑乎乎的了,娘也不舍得换掉,要再洗第二遍,水脏得实在不行了才换新水。除了洗头,还要洗脖子。洗脖子最难,要用热的湿毛巾捂一会儿,然后把厚厚的皴搓掉。可想而知,要搓干净不容易,我们身上从夏天到春节前积下的泥土很厚,又反复被汗浸,已与皮肤浑然一体。娘搓时,我常常疼得嗷嗷叫,几度要躲开不让搓,都被娘狠狠地按住。后来爹就带我和弟弟去县城的洗澡堂洗了,那时候县城的洗澡堂很少,人们年前都挤着去洗,往往排很长的队,等到进去时水池子已变成“泥巴塘”了。水很浑浊,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没办法,也得洗,并且还要在里边泡上一阵,以便把浑身的泥垢泡透,搓下来。人们都在池子里洗头、搓泥。爹先给我和弟弟搓完,我再给爹搓背。虽然池子里的味道令人作呕,但泡后搓掉泥,浑身舒服、轻松。
  ……
展开
目录
大地的赤子(代序)
前言

那一年
“洗澡”
捉迷藏
推铁环
打“地宝”
滑冰
外号
游击睡
过年
新权当兵
收麦
烤蟑螂
赊小鸡
捉蜻蜓
看电影
看戏
看电视
推碾拉磨
扫墓
拾粪
小曾杀猪
道不拾遗
补锅
磨剪子戗菜刀
玩泥巴
“挛”地瓜
舔碗
学雷锋
交公粮
家教
两毛钱
拔火罐
喝中药
八月十五


语文老师
老奶奶
留章
屠夫
二婶子
剃头匠
五奶奶
二叔
山岭
小五
贼大胆
同桌的她
石榴


沙土
铅笔
一双塑料凉鞋
毛豆角
地瓜
麻雀
蛐蛐
爆米花
老鼠
扑克牌
跳蚤
手电筒
青蛙
“爬叉”
虱子
“草烘子”
地窨子
地瓜千
手巾
陀螺
“洋火枪”
钢笔
蚂蟥
蚂蚱
兔子
乱死岗
眼镜
老屋,老树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