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邻里(演绎乡村生活酸甜苦辣,诉说乡土故事)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1229561
  • 作      者:
    钟兆云,钟巧云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钟兆云,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中学时代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作品及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刘亚楼上将》、《辜鸿铭》(三卷本)、《商道和人道》、《我的国籍我的血》、《海的那头是中国》、《谷文昌:只为百姓梦圆》、《奔跑的中国草》及乡村三部曲等五十余部,两千余万字。参与编剧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作品曾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2023年度中国好书、2023年文学好书榜年度好书、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钟巧云,闽西客家农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武平县政协委员,武平县政协文史员,武平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武平县作协副会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二年级时辍学回家务农,亦耕亦读中痴迷文学至今,在《北京文学》、《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与弟弟钟兆云合著乡村三部曲,并出版个人散文集《一味难尽》。曾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翻开《邻里》,走进闽西客家乡村——美溪村,一场乡村乡情世俗的“现场直播”正在上演。十八个故事,写下了众多邻里乡亲,无论家长里短,还是街谈巷议,或是乡间传闻,都一一落入作者笔端,形形色色的乡村人物汇聚一堂,共同演绎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诉说着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乡土故事。
  从传统农耕时代的质朴日常,到现代文明的逐步渗透,每一个生活场景的转变,每一个人物的成长蜕变,都在作者的温情关切中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些琐碎的生活片段,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大量客家方言俚语的巧妙运用,更是为故事披上了一层独特的文化外衣,带领读者走进那个鲜活的乡村世界,感受岁月的流转。
展开
精彩书摘
  《邻里》:
  有一次,母亲考虑要从六姑家担些树壳回来搭洗澡棚,就不让年幼的子云跟去做客。子云不依不饶,母亲走,她也走,母亲反身赶她,她就往回跑,如此走走停停,又赶又跟近一半路程了,在龙井碰到本大队的一群社员在修路,母亲便叫她们把子云捉住。看到母亲越走越远,在视线中消失,子云大哭,骂那些好事嫲:“我又不是你们的妹子,要你们多管什么闲事?”她们哄劝说:“去上赤的路那么远,又不好走,细妹子人不能做腾背狗。”有个好心的婶婶把子云带到她家,吃过午饭后又把她送回家。这件事于子云印象最深,想起来总会哑然失笑。
  据后来的可靠回忆披露,子龙做“腾背狗”更绝,父母每每走亲访友,总爱把他带上。有一次,父母要去远房孝家,怕他沾上邪气,这种地方小孩子一般是不能去的,但子龙这个小小蛮牛牯就是闹着要去。父母把他关在围屋里,他却爬到大窗门上,恐吓前脚刚出门的父母:“你们要是不带我去,我就从这里跳下!”父母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回头转身打开大门,一向吝啬的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两毛钱叫他去买糖,才哄住了他。子龙是父母的满子,自从五六岁时掉落石桥捡回一条小命后,父母便对他格外爱怜,哪能让他从楼上的窗户上跳下?当然,子龙当时说不定是吓唬父母的,如果父母不打开楼下大门,他也不见得有小兵张嘎和潘冬子那不怕死的精神。但在父母看来,这是不能开玩笑的,万一他真的有那个胆量呢?经过了石桥事件,别说父母,连哥哥姐姐们都得对子龙礼让三分。
  小时爱跟父母走亲戚这段经历,使得亲情在子云、子龙姐弟心中常驻不去,若干年过去了,依然浓烈似酒。
  姐弟俩有个共识,姑姑们拖儿带女转外家,如果没见到母亲,便坐立不安,即使父亲在家,眉宇间的那种失落感还是明显,就连那些小屁孩见不到舅妈也觉得没意思。因为客家男人一般是不会去弄吃的,特别是像他们父亲这种人。母亲就不同了,只要有人来,最差板也会爆些糯米花或者炒些米花给大家吃。
  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炒米花是最流行的,其过程也简单,只需将米浸泡一小时,或煮饭时在半生不熟当口捞上一些,晾干后再把它炒到金黄色,放上一些糖精水,冷一下再吃,又香又酥又甜,大家莫不喜欢。
  母亲善良、能干,富有同情心,胸怀也宽广,尽管家里一向都属困难户,但只要有人来,她都热情接待,给餐桌上加加料。小时姐弟嘴馋,又不太体谅父母,总是希望家里每天都有客人来,主人搭傍客。有客人来了,他们既有希望吃到客人带来的等路,又可以吃上招待客人平日吃不到的板子,何乐而不为?如果家中久未来客,他们就心痒痒,巴不得客人从天而降,好让他们解解馋。
  当然了,在餐桌上,母亲会用严厉的眼光警告孩子们,那意思分明是,不能像饿涝神③那样有规有矩,只顾吃,得让客人多吃点。如果孩子们乖巧听话,母亲当然很高兴,一来可以显现出孩子懂事,有规矩;二来又可以显现出母亲教育有方。但是,除大姐外,其他三个都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小孩,冲着母亲的白眼还扮鬼脸或佯装没看见:“我们都吃不饱,哪管他们是何方神圣,凭什么在自家家里也要礼让三分?以后我们长成小个子,谁负责,谁来体谅我们?”这样一想,她白她的眼,孩子们权当没看见,甚至连照面都不和她打,照吃不误。母亲见这样,当着客人的面又不好发作,给孩子们留足了面子。
  别看姐弟们人不像样,心思却不错:“现在当着客人的面有吃千万别错过,客人走后,要打要骂悉听尊便,生人装个死人相就是,相信父母也舍不得往死里打我们,反正他们的竹梢子④总比敌人的严刑拷打要轻一千倍一万倍。”那时候他们看的都是战斗片子,早已崇拜那些宁死不屈的英雄,更何况上面还有哥哥姐姐当挡箭牌。
  母亲上政治课时,姐弟都认了错并表示以后规矩些。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先蒙混过关那是必须的,母亲也信了。下次有客人来,看着餐桌上的那些美食,姐弟又禁不住诱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母亲对这几个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家伙无计可施,只好把求助的眼神投向父亲,要他出面管教。
  糟了,孩子们可以对母亲的鱼肚白眼视做空气,但对父亲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古今的光头穷秀才的金鱼眼,却怕得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尤其是子云,只要父亲的金鱼眼一暴突,她就会像小老鼠见到大花猫一样,大气不敢喘。不怕别人笑话,如果她胆敢和父亲的金鱼眼对视五分钟,心脏绝对萎缩。
  “有腚子的胆小鬼!”子龙心里暗暗骂她。这个胆小妹子,从来都不敢顶撞父亲,父亲也怕把她吓成心脏萎缩,所以一般也不会把那对发怒的金鱼眼对着她,而她也只有在父亲瞪视家庭其他成员时,偷偷地瞄一眼,心还“咚咚咚”地跳个不停。子云曾心有余悸地提醒子龙:“如果想长命百岁,就千万别和那对金鱼眼对视,更不要和这条高压线触碰,敢和当权长老较劲的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当权长老出了面,孩子们不乖都不行。但是姑姑们体谅,总会帮着说话,还给孩子们夹菜舀汤,催促多吃点,长个好身体。父母见姑姑们这样说,也不敢怎样苛刻和虐待自家的孩子了。
  谁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生活太困难,父母是不会虐待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连自己身上的肉也舍得割下来给儿女吃,父母之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横眉竖眼,一是因为生活所逼,二是教育孩子要有规矩。
  钟家四个孩子,虽然身材都不是高大威猛型的,但也没饿成瘦猴样,尽管大家都非常羡慕父亲那到老都笔直的电线杆身材。
  子云是兄弟姐妹中最矮的一个,生完孩子后又发胖了不少,爱开玩笑的她曾不止一次冒犯母亲,说如果身材像父亲就好了,为什么却偏偏行衰运像上了你这个歪种,胖得像一座肉山?搞得自己很自卑又没面子。母亲笑骂:“娘个有用的妹子,生你养你那么辛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到今朝日子却来嫌弃娭哩。早晓得这样,生下来就丢到大路上让狗叼走。”
  ……
展开
目录
天平上的亲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
依依婆媳情
母和子
泥公的前半生
养猪及其他
赌博风云
这样一个家
同在屋檐下
细狗的好事歪事
村妇传奇
水牯买“牛”
牛腚根
逆子
迷惘乡事
王桃花们的开心果
今昔
父亲在天堂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