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九月末,初秋的凉意悄然而至。浦江交通大学这所被誉为“东方MITn
的高校,计算机机房里,二十余名大一新生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各自的电脑屏幕。他们是从全国*具潜力的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的创新班成员。他们的眼中既燃烧着无畏与热血,也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些许忐忑。
创新班,这个被誉为“传奇之班”的地方,走出了无数知名教授、科技精英和创业先锋。然而,*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创新班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这项被誉为“编程界奥运会”的赛事中的卓越表现。十五年前,正是创新班的创始人叶老师,带领三位创新班的学生,*次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升起中国国旗。此后,中国队数次站上领奖台,而这些辉煌的背后,都少不了创新班的贡献。可以说,创新班是中国编程实力的一面旗帜,在世界上备受瞩目。
机房里,原本轻声交谈的声音骤然一静。
叶老师走上讲台,目光从一张张稚嫩却坚定的脸庞上掠过。他轻咳了一声,简洁有力地说道:“欢迎大家经过层层选拔,来到创新班。”
他停顿片刻,目光微微凝重,随即继续说道:“今天,我们要进行组队选拔,为11、12月份的中国区域赛做准备。上次我巳经提过,本次选拔采用个人赛形式。为降低不确定性,比赛题目将大体上按难度递增排序,总共十题。请大家用自己的姓名登录比赛系统,个人排行榜将会实时更新。希望你们能展现出*好的状态。”
叶老师好像一直都是这般不苟言笑、言简意赅。
比赛系统启动,屏幕上弹出倒计时的界面。
新生们纷纷进入状态,解题,编程,提交。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跳动,键盘敲击声逐渐连成密集的节奏,像是一*无形的战歌。
无人察觉的角落里,机房后门悄然打开,三道低调的身影悄然而人,他们神情从容,悄无声息地找到座位,利落地登录系统。屏幕上,“L_Nars”“runningbOy”“crazyfish”三个ID突然亮起,如黑夜中的冷光。三张仍然充满少年气的脸,在电脑屏幕前渐渐严肃,指尖停顿片刻,旋即落在键盘上,敲击声如疾风骤雨般响起。
开场仅仅2分钟,个人排行榜上的**条消息炸开了全场——
“crazyfish顺利提交通过第1题一血。”(一血代表全场**位解出此题)
机房瞬间沸腾,惊叹和疑惑如潮水般涌动。“他是谁?读题、想题、写题一气呵成,这手速也太快了!只有世界总决赛选手,啊,不对,只有能登上世界总决赛领奖台的选手,才有如此令人窒息的实力!”
开场15分钟,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L_Nars顺利提交通过第5题一血。
“什么?!”机房里的众人没想到今天的惊喜如此之多。第5题是一个题面比较短的数论题。正因为题面比较短,所以**个题选这个也没什么大问题。*后的程序估计也不会太长,但是中间的思考难度还是挺高的。“他是谁?为什么开题的顺序如此与众不同,居然将一个中期难度的题放到前期来做?莫非他非常自信今天能做完绝大部分的题?”现场的参赛选手心中满是疑惑,暗自揣测。
开场30多分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runnmgbOy顺利提交通过第10题一血。”
机房里,一位新生忍不住惊叫出声:“今年的选拔赛也太恐怖了。这可是第10题啊,全场*难的题。大神居然倒着开题?”
更多的选手没有喊出声,但内心已然掀起惊涛骇浪。
“这个比赛可是*终要比拼谁通过的题更多。所以这位大神笃定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题?”
“这实力,恐怖如斯,我这样的小卡拉米今年看来是没戏了 ”
“这几位大神怎么没用真实姓名?也说不定不是正式参加选拔的选手,我还有机会,继续加油!”
键盘声愈发紧凑,新生们不敢有丝毫停顿,满腹疑惑的同时,也奋力追赶着。5个小时的比赛,说久很久,说快也很快,排行榜渐渐热闹起来,但无论其他名字如何更新,那三组ID依然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解题,crazyfish—路按照顺序通过题目,一直霸榜**名;L-Nars不走寻常路,先完成题面短的题,也是一路凯歌;而runningbOy则*令人惊叹,他从*难的题一路向前,速度之快、思路之精准,像一道道刀光闪过排行榜
比赛结束,大屏幕定格。
榜单前三:crazyfish、L_Nars、runningbOy。三位都通过了所有题目,但是
所用总时间略有差异,所以分列前三。
新生的名字?一个都没有。全场陷人死一般的寂静。
直到那三道身影缓缓站起,平静如初,仿佛一切尽在掌控。走到门口,其中一人回头,嘴角微微上扬,笑容里带着几分调侃:“学弟学妹们,看起来还差得远呢,得多努力啊,我们可是十年没动过手了。”
机房里,新生们面面相觑一这三位大神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下一秒,惊呼声炸开!
“等等!这三个ID 是林那斯、陆径和苏加嘉!”
全场倒吸一口凉气,紧接着,喧嚣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不可能吧?!”
“是他们?!”
“他们就是十几年前,为中国夺得ACM-ICPC*个世界冠军的那支队伍?!”
所有目光望向门口,那三道身影依旧淡然,仿佛只是完成了一场再普通不过的练习赛。
十几年前,他们横扫国内区域赛、亚洲区域赛,*终在世界总决赛击败各国劲旅,在中国主场成功登顶,书写传奇。那一届,被称为“死亡之组”的决赛见证了他们的巅峰对决。
此后十几年,他们的名字成为无数学弟学妹口口相传的传奇。今天,这个传奇,近在眼前。
有人低声感叹:“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这么厉害。解题思路和敲代码的手速一点没退步。”
“看着还很年轻呢,和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没什么变化。”
“哇,我今天是什么运气,居然在同一天见到了三位大神。”
“三个人居然都还长得挺帅!”
“他们这些年都在做些什么啊?”
另一边,叶老师的办公室。新生眼里不苟言笑的叶老师,此刻却是笑意盈盈,眯着眼睛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三人:“你们三个,一回来就给学弟学妹下马威啊。”
“好多年没见你们仨站在一起了。”
“陆径,你是不是还是觉得‘这题很简单’?”
“苏加嘉,你还是*稳当的,今天是按难度顺序做的题。”
“林那斯,还是爱挑短题先读。”
三人相视一笑,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十五年前的那个秋天。
1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同样的初秋,林那斯、陆径、苏加嘉三位风格迥异的大一少年,在浦江交通大学的这间机房里并肩而坐,早在代码世界里惺惺相惜的他们,还不知道,他们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创造怎样的传奇。
彼时的信息学竞赛,洛谷”、Codeforces、AtCoder2)这些都还尚未出现,比较火热的依然是大榕树论坛、Topcoder3)比赛等。在这些网络上的论坛和比赛中,选手会为自己精心设计一个ID,毕竟这个ID是要伴随自己整个竞赛生涯的。每一位选手的ID或多或少和他们的经历、性格挂钩。
陆径的ID是runningbOy。陆径在竞赛圈内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高三那年,他参加了Topcoder的年度总决赛,不但拿下了高中组的冠军,还顺手拿下了全年龄段组的冠军,一时风头无两,少年成名。因为他擅长攻克*难*刁钻的题目,所以在比赛中就像一阵风,经常一骑绝尘。正因为他有超凡的实力,别人问他题目时,总会得到以“这题很简单”开头的回复。因此,在一众凡人眼中,陆径大神是一个不那么善于交际的人,甚至还有人说“陆径难以接近、脾气不小,根本不屑与新人交流。”总之,陆径在竞赛圈是“高冷的神”,人们一边惊叹他无人能及的聪慧,一边惋惜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
林那斯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他的IDL_Nars就是名字的谐音。L是他的姓,Nars则和“那斯”发音一样。与陆径在难题上的突出表现不同,林那斯更像是“六边形战士”,不仅对竞赛的各种技巧都有所涉猎,在竞赛之外,还能平衡好各个学科和生活。早有传闻,他的高中班主任特别希望他参加高考,冲击高考状元,但是林那斯觉得既然已经保送就没必要去考了,因此,林那斯的高考成绩定格在20分---竞赛加分20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