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0.00     定价 ¥ 1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505530
  • 作      者:
    刘秉忠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秉忠,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市(原京山县),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厅级干部。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对相关行业研究充满热情,先后被部属院校特聘为兼职副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学术刊物;另有多篇国学领域学术论文发表,有的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转载。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历时数年,精心编撰此书,为读者展现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数百个秘密行动案例的深入分析,重点聚焦二战以来的经典案例,对秘密行动的性质特点、基础建设、策划实施、类型方法及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初步建立秘密行动的理论体系,揭示其基本规律。本书既遵循学术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简洁性,又适当增添了生动形象的文学表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读性,适宜用作相关部门和行业教育培训与日常工作的参考资料,也满足社会大众对神秘领域的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公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历史进入国家初期就有了间谍活动的萌芽,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成熟,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国家间的较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间谍活动中包含了秘密情报与秘密行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意思的是,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间谍活动“女艾谍浇”与西方最早的间谍活动“特洛伊木马计”,都属于秘密行动的范畴。前者帮助夏王相的遗腹子少康杀死寒浞之子浇,成功复国;后者助力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城,结束了苦战十年的特洛伊战争,都是运用秘密行动的方式,解决了常规手段和渠道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乐道。中国古代兵书中,涉及用间的内容,主要是与秘密行动紧密相关,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兵书《太公六韬》,专门用一篇讲“文伐”,即通过渗透、策反、欺骗、离间等秘密行动方式,来诱导激发敌方的骄奢和自大之心,分化瓦解其内部和盟友,削弱其实力,然后再兴兵攻伐。唐代李筌在《太白阴经·人谋》中,将秘密行动称为“阴倾之术,夜行之道,文武之教”。中国古代区域性政权和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也长于运用秘密行动的方式进行博弈。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已经将秘密行动作为国家之间博弈的相对独立的重要工具,鲁国将军曹沫通过在诸侯盟会上劫持齐桓公,胁迫其归还了侵鲁之地;燕昭王派遣苏秦到齐国成功地实施了“弱齐”战略,导致齐国几近亡国,都是运用秘密行动的方式,达成了其他手段难以达到的重大目标。燕太子丹派遣荆柯行刺秦王如获成功,很可能会扰乱或迟滞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为弱小的燕国续命。这些方式和手段,在当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总体而言,人们更重视秘密情报。一战之后,秘密行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解决重大问题的独特作用逐步得到认同。二战之后,秘密行动在有些国家甚至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与军事斗争、外交博弈相提并论的“第三种选择”,并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后冷战时期,秘密行动走上了泛化之路,成为一种常规的较量方式或新的战争形态。情报组织的秘密行动,在当前国家间的博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说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计多端、欺蒙诈骗的行为,但与情报组织的秘密行动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兵者诡道,谍者则为诡道之极。军事上通过诡道,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对整场战争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在战场上硬碰硬的对抗还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具有西方兵圣之称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不论是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数量上的优势是最普遍的制胜要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对于战斗的最终结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切有利的因素中,数量上的优势尤为重要。”[德]克劳塞维茨著,余杰译:《战争论》,台海出版社2018年版,第145—146页。诡道大多是起辅助性的作用,而且军事上的诡道也是属于秘密行动的范畴,如前面所提到的“特洛伊木马计”,以及国人耳熟能详的“空城计”,二战时期盟军的“卫士计划”等,莫不如此。诡道则成为情报组织的秘密行动存在的载体,离开了诡道,秘密行动也就无从谈起。从某种意义上讲,秘密行动与诡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托,缺一不可,诡道与谍术具有天然的亲和性,谍术是诡道的最高表现形式,或者说谍术即诡道。通过秘密行动来进行国家之间、组织之间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惯常的手段和方式,并营建了一个深藏世人背后、神秘莫测的诡异空间,悄然改变着某些事件的结局、国家或组织的命运,甚至世界局势的走向。第一节间谍与秘密行动的相关术语涉及间谍情报活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各国及不同时期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平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出入。《论语·子路》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对这些……

展开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间谍与秘密行动的相关术语(2)

第二节情报组织的秘密行动机构(7)

第三节秘密行动与隐蔽行动(18)

第四节秘密行动的特点(25)


第一章美国中央情报局与隐蔽行动(34)

第一节美国隐蔽行动战略的产生与发展(35)

第二节美国隐蔽行动的运行机制(44)

第三节美国隐蔽行动的四种类型(54)

第四节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阶段(64)


第二章秘密行动的基础建设(74)

第一节队伍建设(74)

第二节阵地建设(96)

第三节多方合作(114)

第四节体系作战(126)


第三章秘密行动的策划与实施(137)

第一节情报支撑(138)

第二节方案制定(148)

第三节风险评估(161)

第四节模拟演练(173)

第五节行动实施(186)


第四章暗杀类秘密行动(200)

第一节暗杀秘密行动的主要方式(200)

第二节暗杀秘密行动的主要对象(215)

第三节暗杀的武器装备(225)

第四节对暗杀秘密行动的认识及政策调整(234)


第五章绑架类秘密行动(243)

第一节绑架的主要方式(243)

第二节绑架的主要对象及目的(256)

第三节绑架和暗杀的区别与转换(269)


第六章策反类秘密行动(276)

第一节色情诱惑(277)

第二节金钱收买(289)

第三节思想诱导(298)

第四节把柄胁迫(309)

第五节战争与策反(318)


第七章渗透类秘密行动(327)

第一节渗透的主要方式(327)

第二节渗透的主要部位(337)

第三节渗透的主要目的与作用(349)

第四节思想文化渗透(361)

(下册)


第八章欺骗类秘密行动(371)

第一节欺骗的主要方式(372)

第二节欺骗的主要目的和作用(388)

第三节心理战(399)


第九章离间类秘密行动(414)

第一节离间的主要方式(415)

第二节离间的主要目的(430)

第三节离间与欺骗的联系与区别(442)


第十章破坏类秘密行动(452)

第一节设施破坏(452)

第二节经济破坏(463)

第三节社会破坏(473)

第四节技术破坏(478)


第十一章颠覆类秘密行动(490)

第一节颠覆的主要方式(490)

第二节“非暴力抗争”理论与“颜色革命”(504)

第三节非政府组织在颠覆政权中的作用(514)


第十二章窃取类秘密行动(530)

第一节窃取的主要方式(530)

第二节窃取的主要目标(549)

第三节外国对我国科技成果的窃取(565)


第十三章营救类秘密行动(575)

第一节营救的主要方式(575)

第二节营救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591)

第三节营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质(605)


第十四章准军事类秘密行动(620)

第一节准军事行动的主要方式(621)

第二节准军事秘密行动的主要目的(634)

第三节雇佣兵与准军事秘密行动(644)


第十五章秘密行动与伦理道德(666)

第一节秘密行动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670)

第二节秘密行动与国内政治(679)

第三节秘密行动与个人道德(692)


主要参考资料(71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