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现状
0.00     定价 ¥ 15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30815828
  • 作      者:
    陈大庆,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现状》介绍在“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专项的资助下,完成的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65个站位的渔业资源调查成果。《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现状》结合网格法和常规渔获物调查法,于2017~2019年共采集到鱼类318种,隶属20目38科,其中历史有分布且本次采集到的鱼类有303种,占长江水系历史分布鱼类总种数的70.0%。这318种鱼类中,共发现长江特有鱼类105种、低危至濒危等级鱼类21种、外来鱼类26种,2017~2019年长江全流域渔业资源质量为12.48万t。在综合分析长江鱼类种类组成、分布现状与历史、成鱼资源和鱼类早期资源现状与历史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长江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总论
  1.1长江水系及其自然环境
  长江是中国**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市),于崇明岛以东注人东海,支流涉及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8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干流全长为6300余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流域面积为180万km2,占全国陆域总面积的18.75%。长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9600亿m3,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36%,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也居世界第三位。
  1.1.1长江水系
  长江流域位于24°30'N~35°45'N,90°33'E~122°25'E,整个地势西高东低,跨越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地跨扬子准地台、三江褶皱系、松潘一甘孜褶皱系、秦岭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五大构造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长江水系形成历史悠久,水系总体上呈树枝状(图1.1)。长江流域水系发育有支流约700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437条,大于10000km2的有49条,大于80000km2的支流有8条,分别为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流域面积以嘉陵江*大,其次为汉江;长度以汉江*长,其次为雅砻江;水量以岷江*大,其次为嘉陵江。8条支流多年平均流量均大于1500m3/s,超过黄河。由于各支流流域的地质构造、基岩性质和地表形态十分复杂,因而各支流水系平面形态各异,如江源地区的支流和嘉陵江为扇状水系,金沙江、雅砻江与相互平行排列的短小支流组成羽状水系,乌江、湘江也属羽状水系,岷江和沱江流人四川盆地时形成辐射状水系,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河道交织成网状水系。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如江源地区多为咸水湖、盐湖,约占流域湖泊总面积的4%;滇北、黔西高原湖泊约占4%;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约占92%,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梁子湖、洪湖、西凉湖等,均为淡水湖,其中鄱阳湖面积达3210km2,为*大,洞庭湖面积为2623km2,为第二,太湖面积为2338km2,为第三。流域湖泊类型不一,有冰川湖(如江源冰川附近湖泊)、构造湖(如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云南的滇池)、堰塞湖(如四川凉山的马湖)、溶解湖(如贵州的草海)、牛轭湖等。
  长江干流自江源至湖北省宜昌市为上游,河段长4504km,流域面积约100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5.6%,包括江源段、通天河下段、金沙江段和川江段。其中,江源段起于沱沱河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止于楚玛尔河汇合口处,全长624km,流域面积约102700km2。楚玛尔河汇合口以下至巴塘河口为通天河下段,长约550km,河谷渐趋弯*、狭窄,水流较急,是江源高平原丘陵向高山峡谷的过渡地带。巴塘河口以下至岷江口的长江干流通称金沙江,长约2290km,约占长江上游干流河长的2/3,集水面积为36.2万km2,约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36%,总落差为3333m,平均坡降为1.45知。金沙江干流穿行于高山深峡之中,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流向变化多端,具有“高、深、陡、窄、弯”的特点,水能资源富集,是长江流域水能蕴藏*集中的河段。金沙江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至云南省丽江石鼓为上段,河长约965km,落差为1720m,平均坡降为1.78%。,流域宽度不大,支流不甚发育,水网结构大致呈树枝状,局部河段的短小支流垂直注人干流,水网结构呈“非”字形,上段有13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km2,9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km,依次为松麦河、赠*、热*、中岩*、巴*、藏*、欧*、达拉河和支巴洛河。金沙江从云南省丽江石鼓至四川省新市镇为中段,河长约1220km2。金沙江中段除金江街、三堆子至龙街、蒙姑、巧家等地为开敞的字形河谷外,其他大部分河段均为连续的“V”字形峡谷。金沙江中段有19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km2,14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km,依次为雅砻江、牛栏江、普渡河、龙川江、水落河、渔泡江、黑水河、西溪河、硕多岗河、美姑河、小江、漾弓江、以礼河和普隆河。金沙江中段还拥有一些著名的高原湖泊,主要有滇池、泸沽湖、程海、马湖、邛海、清水海、者海等。雅砻江是金沙江的*大支流,也是长江8条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嘻拉山尼彦纳玛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全长1571km,流域面积约128440km2,约占长江上游集水总面积的13%,天然落差为3870m,平均坡降为2.46%。金沙江从四川省新市镇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为下段,河长约106km。金沙江下段两岸属低山和丘陵,河床多砾石,沿岸有较宽阔的阶地分布,支流除横江外均较短小,水网结构呈格网状。横江是金沙江下段右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鲁甸县水磨镇大海子,全长305km,流域面积为14781km2,天然落差为2080m;长江干流自金沙江末端的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段,因大部分流经四川省,俗称川江,干流全长约1040km,天然落差超过210m,流域面积约为532200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30%。川江水系地处四川盆地及四周倾向于盆地的高山、中山、低山地带,地形变化很大,西部及西北部为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纵深谷地。川江水系发育,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4条,支流在两岸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左岸,主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等,纵贯整个四川盆地,右岸主要支流有赤水河、乌江。川江两岸支流均向盆地辐射,左岸大支流较多,右岸除乌江外支流多短促,构成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丘陵和阶地交错,河流弯*,枯水季节有较多的浅滩和沙洲。川江干流河床断面一般呈“U”字形,或因滩地构成复式断面。
  长江干流从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以下,经湖北省、湖南省至江西省鄱阳湖口为中游,长约950km,流域面积约为68万km2,水流平缓,平均坡降为0.03%。左右。长江中游水系包括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水系和其他分布在两岸的湖群以及直接汇人长江的一些支流。其中,长江中游干流两岸平原广袤,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两岸主要是由侵蚀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冲积平原和河漫滩组成不同的岸坡形态和结构。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超过262800km2,湖区面积为2623km2,湖区有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新墙河等汇人,全水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16亿m3,约占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的21%,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分为西、南、东洞庭三区,湖区除湖泊河网外,长江四口(松滋河口、虎渡河口、藕池河口、华容河口)与洞庭四水三角洲连成广阔的冲积平原。汉江通称汉水,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于汉口龙王庙汇人长江,全长1577km,其中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河道两岸坡陡、河深、水急、多滩,丹江口至碾盘山为中游,长约270km,平均坡降约为0.19%。,流经丘陵河谷盆地,河床不稳定、沙滩甚多,碾盘山以下为下游,长382km,平均坡降约为0.09%c,流经江汉平原,两岸有堤防。鄱阳湖水系由赣、抚、信、饶、修五大河及博阳河、西河(又称漳河)组成,调蓄后经湖口汇人长江,流域面积为162225km2,湖泊面积为3210km2,湖口年平均人江水量为1490亿m3,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
  长江干流自鄱阳湖口,经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和上海市,至崇明岛以东注人东海为下游,全长约938km,流域面积为12万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150亿m3,其中湖口至徐六泾长756km,长江下游干流河段分汊较多,总体流势为自西向东,两岸阶地分布广泛,河谷不对称,河道呈现明显的宽窄相间特征,是我国水网*密集的地区之一。长江河口段自徐六泾至50号灯浮,长约182km,河口左岸寅阳咀至右岸南汇咀之间宽约90km,河口段平面形态呈喇机状,有多级分汊,江水从北支、南支北港、南支南港北槽、南支南港南槽四汊人海。
  长江水系主要支流的基本属性见表1.1。
  1.1.2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长江流域范围辽阔,地势西高东低,由江源至河口形成三大阶梯。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海拔为3500~5000m,二级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为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海拔在500m以下。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间的过渡地带由陇南和川滇的中山构成,一般海拔为2000~3500m,是流域内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也是强烈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分布*多的地区。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间的过渡地带由南阳盆地、江汉一洞庭平原西缘的狭长岗丘和湘西低山丘陵组成,一般海拔为200~500m。
  长江流域地层自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分布,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系均有分布,地跨五大地层区,即扬子准地台、三江褶皱系、松潘一甘孜褶皱系、秦岭褶皱系、华南褶皱系,其中扬子准地台是长江流域的主体。长江流域的西部地区以冻结层水和裂隙水为主;中部地区以岩溶水为主,四川盆地有较丰富的层间水;东部地区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但在江南丘陵山地,裂隙水、层间水也占有较大比例。
  长江流域东临太平洋,西部嵌人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各自拥有*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气候带和气候区,其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地域差异十分显著。长江上游地区处于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属高原气候区、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大气候区,呈现冷热气候带毗邻、垂直气候带谱显著、多分散的闭合型局地气候、降水分布差别大、干湿气候分明等特征。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丘陵向平原地带过渡,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大气候带,呈现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时空分布不均等特征。
  长江流域径流量较丰沛,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26mm,全流域有近20个大于1000mm的径流丰水区,如岷江和沱江中上游、嘉陵江中上游、鄂西南、湘西北、湖口一大通区间等,有6个小于500mm的径流少水区,如江源地区、乌江上游、四川盆地、汉江中上游等。长江流域降水较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长江各水系的汛期以洞庭湖、鄱阳湖两水系*早,为4~7月,乌江为5~8月,金沙江及北岸各支流、上游干流及中游汉江为6~9月。长江多年平均含沙量的分布,干流自上游通天河直门达站位为0.782kg/m3,沿金沙江干流递减至石鼓,石鼓以下受多沙支流汇人的影响有所增加,但自屏山向下游沿程递减。
  长江流域除西部高原外,流域中部、东部均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气候、植被的影响,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常明显,如长江以南的红壤、黄壤,长江以北的黄棕壤,以及流域北缘和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棕壤。长江流域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包括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亚热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植被区,其中上游横断山区几乎包括了从寒温带针叶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所有植被类型,甚至出现热带植被,中下游地区以次生林为主。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矿产、动植物、渔业等多种资源。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9616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51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463亿m3。长江流域拥有110余种矿产资源,占全国巳探明矿种的80%,长江流域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矿产约有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0%~90%,但煤炭资源相对较少,其储量仅占全国储量的7.7%,石油更少,其储量仅占全国储量的2.4%。在全国七大流域中,长江流域的野生动植物*丰富,并有多种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和珍稀濒危的陆生、水生动物。长江流域鱼类产量占全国淡水鱼类总产量的65%左右,产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水域,以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局。
  长江从江源到人海口跨越三大阶梯,总落差5400余米,蕴藏丰富的水能,其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0.5万MW,年发电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总论 1
1.1 长江水系及其自然环境 2
1.1.1 长江水系 2
1.1.2 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5
1.1.3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 6
1.2 长江鱼类调查简史 7
1.2.1 1980 年以前 7
1.2.2 1980 ~ 2000 年 8
1.2.3 2000 年以后 11
1.3 长江渔业资源调查简史 11
1.4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专项调查 12
第2章 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19
2.1 长江鱼类种类组成 20
2.1.1 长江鱼类名录 20
2.1.2 特有种、濒危种、外来种 23
2.2 长江鱼类物种的多样性 26
2.2.1 多样性概述 26
2.2.2 物种多样性 27
第3章 长江鱼类空间分布格局33
3.1 长江鱼类分布特征 34
3.1.1 分布概况 34
3.1.2 分布特征 41
3.2 长江鱼类空间分布格局 42
3.2.1 聚群结构 42
3.2.2 指示物种 44
第4章 渔业资源现状45
4.1 成鱼资源 46
4.2 优势种 49
4.3 资源量 64
4.4 重要鱼类生物学 68
4.4.1 圆口铜鱼 68
4.4.2 铜鱼 71
4.4.3 草鱼 73
4.4.4 鲢 75
4.4.5 长薄鳅 77
4.4.6 瓦氏黄颡鱼 79
4.4.7 长鳍吻 81
4.4.8 云南光唇鱼 82
4.4.9 斑点蛇 83
4.4.10 大鳍 84
4.4.11 高体近红鲌 86
4.4.12 中华沙鳅 88
4.4.13 短体副鳅 89
4.4.14 齐口裂腹鱼 91
4.4.15 鳊 92
4.4.16 鳜 94
4.5 成鱼资源演变 96
4.5.1 种群结构变化 96
4.5.2 区域特异变化 96
4.5.3 生物学特征变化 96
4.5.4 资源量变化 97
4.6 鱼类早期资源 98
4.6.1 卵苗径流量 99
4.6.2 产卵场分布 100
4.6.3 鱼类早期资源演变 115
第5章 长江鱼类的保护与利用 119
5.1 长江鱼类面临的威胁 120
5.1.1 水体污染 120
5.1.2 过度捕捞 121
5.1.3 水利工程 123
5.1.4 江湖阻隔与围垦 126
5.1.5 生物入侵 128
5.1.6 其他 129
5.2 长江鱼类的保护与利用 130
5.2.1 长江鱼类的保护 130
5.2.2 长江鱼类的利用 133
参考文献 135
附录1 长江鱼类名录 138
附录2 长江鱼类分布表 1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