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突发传染病医院防控模式与流程
0.00     定价 ¥ 8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30713452
  • 作      者:
    杨兴龙,庄英杰,朱冰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1章新突发传染病收治定点医院应急组织规程
  新突发急性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需要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的急性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包括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危害尤为严重,其中以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居多。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 1997年明确提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近 20年来,新发传染病频繁暴发流行,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H7N9等)、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EV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等在内的新发传染病对全球造成重大影响。这些疫情的暴发给全球防控突发急性传染病敲响了警钟。
  做好新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项工作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而医院特别是传染病专科医院,处于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前沿,作为新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随时做好新突发传染病收治的任务准备,*先制订医院收治的应急管理组织规程。
  一、医院日常准备
  医院防控突发急性传染病要坚持“早期预防、及时预警、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原则。
  (一)重视医院日常感染控制工作
  医院日常感染控制的方案、方法和技术是做好防控新突发急性传染病工作的基础,防控新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做到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态的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建立敏感的检测系统、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防护、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在处理紧急医院感染事件时,要及时报告,迅速反应和协调组织,开通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好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消毒工作。
  (二)制订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规程
  传染病专科医院应结合自身及其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制订切合实
  际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规程,包括院级层面和科级实施层面的应急预案。院级预案注重管理和调控,科级预案强调实际结合和可操作性。根据预案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以保证疫情发生时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之后,每年还应根据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成果,对预案和规程进行更新。
  (三)充足的人员储备
  有条件的医院应组织成立传染病应急医疗队,并定期进行演练。医疗队员一般应涵盖传染科、呼吸科、 ICU、感染控制科的医护人员及卫生防疫专家等,并视疫情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调整。
  (四)物资储备
  1.个人防护装备
  引起暴发流行的通常为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因此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主要针对切断传播途径。包括头面部防护装备,如一次性口罩、帽子、护目镜、面屏等;躯干和四肢的防护装备,如隔离衣、防护服、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鞋套、防水围裙和雨靴等。实际使用时,应根据防护级别要求进行分级防护物资准备。
  2.消毒物品
  常用的消毒工具包括环氧乙烷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器、背负(手提)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刻度量杯(筒)和消毒车等。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乙醇、碘伏、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胍类消毒剂和酸性氧化电位水等。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和消毒现场规模的不同,合理选择消毒工具和器材。针对不同污染对象可以选用自净、洗涤、掩埋、火烧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也可以选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喷洒、浸泡、熏蒸、擦拭等。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遵循配制方便、作用迅速、对人员伤害和刺激性小的原则。消毒剂的浓度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要求进行配制。
  3.储备药品
   由于近年暴发流行的绝大多数突发急性传染病由 SARS冠状病毒、 ME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病毒引起,仅少数由细菌(霍乱、O157等)所致,而大部分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药品储备方面,应重点储备基础药品和急救药品,同时应每 6个月进行一次清库更换,防止药品失效。
  4.其他物资
   包括担架、专用转运车、救护车、密封袋、样本采集管和样本转运箱等。应使用专用的车辆转运患者或标本。专用转运车辆除具备救护车的基本功能外,还应有驾驶室和患者舱室之间的隔断。驾驶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基本防护要求和消毒隔离知识。样本转运箱应采用生物安全运输箱。
  (五)技术储备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快速、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知的传染病均已有商品化的酶联免疫或 PCR诊断试剂。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所在地疾病流行情况等适当储备诊断试剂,以进行快速初筛,做到早发现。突发传染病的发生毕竟是偶然事件,而诊断试剂都有一定的有效期,为避免浪费,储备数量不宜太多。
  二、传染病专科医院应急处置组织规程
  (一)成立应急指挥系统
  由医院主管领衔,分管院领导具体负责,机关部门和职能科室相关领导组成应急指挥小组。接受预警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部署救治防控工作。应急小组应包括综合计划组、医疗救治组、防疫防控组、医疗保障组、心理干预专家组、后勤保障组、生物安全管控组、营区 /院医和人员管控组等,各组主要工作如下。
  1.综合计划组
  掌握医院相关疾病患者收治、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等工作总体情况及相关数据。根据上级单位要求,撰写上报总结、报告等相关材料。组织协调患者收治、疫情处置、科研攻关、诊疗创新等工作。完成领导小组赋予的其他任务。
  2.医疗救治组
  负责全面指导协调患者接诊、收治和护理工作,以及紧急腾空病房、在院患者临时出院和转科等相关协调工作。负责指导收治定点辖区及协调转运的疑似和确诊病例。负责相关疾病疑似、确诊病例的临床会诊工作,提出诊断、治疗、护理、隔离留观意见。
  3.防疫防控组
  负责医院相关疾病疫情监测和上报。根据疫情及收治情况,制订完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方案。指导门急诊、发热门诊和各病区做好防护用品储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宣教培训,指导个人防护、患者隔离、环境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定期检查督导各科、各病区落实疫情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成领导小组赋予的其他任务。
  4.医疗保障组
  负责协调救治设施设备、救治药物、消毒药械、防护用品、救援隔离医护人员生活物品等物资的准备、补充、储备、采购,负责组建会诊专家小组工作,以及医疗信息化保障工作。
  5.心理干预专家组
  负责开展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规范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缓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压力,增强工作人员对疫情下不良情绪反应的理解和调节能力。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关爱,及时发现个人心理问题,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为医务人员提供持续、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负责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变化特征调查、心理培训、心理干预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
  负责后勤保障物资准备、补充、储备,协调解决后勤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制订实施温控、餐饮、被服、保洁、安保计划。负责各类医疗废物的集中回收、运输、处理工作。负责院区水电及病区相关设备的应急维修。完成领导小组赋予的其他任务。
  7.营区
  /院区和人员管控组 负责营区 /院区所属人员及其家属的管控工作。全面摸底排查人员旅行信息、疫区旅行信息,按照上级要求严格人员管控。组织实施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对在院、在本地区、离本地区、从疫区返本地区等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并加强人员思想教育。负责营区出入人员管控工作。负责一线工作人员集中隔离住宿餐饮保障和管理。完成领导小组赋予的其他任务。
  8.生物安全管控组 根据国家、军队和北京市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制订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施生物安全各类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定期督导检查临床科室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并即时整改。向中心领导提出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评估中心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效果。完成领导小组赋予的其他任务。
  (二)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
  在成立上述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包括预警、指挥、救控、保障、专家、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应急体系(图 1-1)。预警系统发现和预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建议指挥系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系统接到预警后,做出决策,启动应急预案;救控系统接受指挥系统的指令,启动应急救治和防控;其间,专家系统为指挥系统的决策提供决策咨询,为体系中的其他子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保障系统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和后勤保障物资等;评估系统从有效性和经济性等角度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价。
  图 1-1 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对新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体系
  新突发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医院、卫生健康部门和军队卫生系统的事情,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协作。传染病专科医院处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要妥善协调各方,畅通渠道,聚齐力量,共同应对。目前,我国已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管理的有效措施。各级政府建立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在中心城市传染病医院设立负压病房、在综合医院开设发热门诊等,这些措施为我国近年来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磊 杨兴龙 文毅 王海清)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新突发传染病疫情分级及应急处置
  我国疫情防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的提出,改变了传染病医院的救治模式,特别是集中收治、多学科集中诊疗的模式,在降低重症率、提高救治率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对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病房布局、科室设置、人员实力等因素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制订医疗机构应急预案,科学划分传染病收治的响应级别,是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做好病患收治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部分传染病疫情分级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国家专门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 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新突发传染病收治定点医院应急组织规程 1
第2章 新突发传染病疫情分级及应急处置 6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部分传染病疫情分级 6
第二节 医疗机构基本应急处置措施 9
第三节 传染病患者收治的分级响应 11
第3章 传染病的分级防护 14
第一节 传染病的区域防护 14
第二节 医务人员的防护分级 15
第4章 传染病处置的防护操作规程 18
第一节 手卫生 18
第二节 戴摘一次性工作帽及口罩 20
第三节 穿脱隔离衣及一次性防护服 25
第四节 戴摘护目镜、防护面屏、医用正压防护头罩 33
第五节 戴脱手套及穿脱鞋(靴)套 37
第六节 穿戴、摘脱防护用品流程 41
第5章 新突发传染病隔离病房的应急转换 45
第6章 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医疗处置流程的优化 51
第7章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展开 55
第一节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展开 55
第二节 新突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展开 57
第8章 发热门诊的设置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处置流程 63
第一节 发热门诊的设置管理 63
第二节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就诊处置流程 69
第9章 新突发传染病患者辅助检查流程优化 73
第一节 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放射科影像学检查流程 73
第二节 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流程 80
第10章 传染病患者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85
第11章 传染病患者的转运工作流程与实践 90
第12章 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环境措施与污物的消毒管理 99
第一节 传染病环境的消毒 99
第二节 传染病污物的处理 104
第13章 传染病污染遗体的消毒与处置规程 106
第14章 传染病临床实验室的风险管理 110
第15章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处置 122
第16章 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下心理应激与干预 124
第一节 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相关的心理应激与精神障碍 124
第二节 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 126
附录A 医护人员防护标准参考 134
表A-1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参考 134
表A-2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136
表A-3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能操作评分参考表 136
附录B 评估量表 137
表B-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137
表B-2 心理应激自评量表 140
表B-3 应激反应问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 140
表B-4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量表 1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