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书法史(增订本)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73207555
  • 作      者:
    沃兴华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沃兴华先生所著《中国书法史》,是一部具有真正学术意义的书法史专著。作者旁征博引,图文并用,在勾勒中国书法史发展过程的同时,注重阐发其间蕴藏的规律,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

展开
作者简介

沃兴华,1955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书法家。著有《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新论》《书法创作论》《形势衍》《从创作到临摹》《米芾书法研究》《认识书法》等三十余种。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秦汉简牍帛书》《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参与编著《金文大字典》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书法艺术的定义是什么?表现内容是什么?表现形式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基础,它们虽然不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但是会影响到对史料的选择和理解,非常重要,尤其在对过程的求因和评判时,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书在开讲中国书法的历史之前,先就这些问题作一番阐述。


  第一节  书法的定义


  古往今来,书法的定义很多,它们都是从某个特殊角度切入,根据书法艺术的某一方面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表述的。有的偏重表现内容,说“书者法象也”,书法是对自然万象的模仿;或者说“书者心画也”,书法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也有的偏重表现形式,认为书法特别讲究结体造形,故称之为“造形的艺术”;认为书法主要以线条为表现手段,故称之为“线条的艺术”,最近几十年,书法创作越来越强调章法,又有人称之为“构成的艺术”。还有的借鉴西方艺术理论,因为书法不表现具体物象而称之为“抽象的艺术”;因为书法特别重视情感表现而称之为“表现的艺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所有这些定义都属于“一隅之得”,既不能全面反映书法艺术的基本内容,又不能本质地揭示它与其他艺术的区别,都很片面,如果用它们来研究书法历史,肯定会顾此失彼,产生很多疏漏,因此本书开门见山,先来对书法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所谓完整就是尽可能地把它的各项基本要素都包括进去。

  仔细分析,书法的要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为表现内容,也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它是自然万象经过人的观察,理解,取舍和综合之后留在心底的一种意象。第二为表现对象,即汉字,因为意象是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的造形变化以及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所以汉字是表现工具,或者说载体。第三为表现方法,也就是书写,打个比方,意象是货物,汉字是载体,而要将货物装到载体上去,必须有一个搬运的环节,那就是书写。

  书写特别重要,清代书法家周星莲说:“前人作字,谓之画字,后人不曰画字,而曰写字。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输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矣”。他特别强调书法创作必须在写字的同时能够‘输我之心’,将意象寄予到点画,结体和章法之中,如果不能将二者合而为一,那就不能叫艺术,不能算书法。

  综上所述,书法的要素包括了表现内容(意象),表现对象(汉字)和表现方法(书写)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汉字是载体,承载的是意象,而把意象输入到汉字载体中去的方法是书写。明乎此,完整的定义也就清楚了:书法是通过汉字的书写来表现审美意象的艺术。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判断一件作品是不是书法的三个标准。第一,因为书法是表现意象的,所以实用的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写字不是书法。第二,因为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所以虽然表现方法是书写的,但不写汉字的作品不是书法。第三,因为汉字的表现方法是书写,所以即使表现对象是汉字,但不是书写的也不能称为书法。研究书法艺术的历史,必须以符合这三个标准的作品为讨论对象,缺一不可。


展开
目录

前  言 1

再版前言 5

目  录 6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书法的定义 1

第二节  艺术中的艺术 8

第三节  最普及的艺术 14

第二章  甲骨文 17

第一节  概说 17

第二节  甲骨文字简述 20

第三节  甲骨文书法的风格特征 22

第四节  甲骨文书法的研究和创作状况 24

第三章  金文 28

第一节  青铜器概说 28

第二节  发展过程 30

第三节  鸟虫书 37

第四节  金文书法赏析 39

第五节  汉以后的金文书法 41

第四章  篆书 44

第一节  古籀大篆 44

第二节  小篆 46

第三节  汉篆 48

第四节  汉以后的篆书 51

第五章  草体 54

第一节  概述 54

第二节 先秦草体 57

第三节  秦国草体 59

第四节  汉代草体 61

第六章  分书 72

第一节  概论 72

第二节  分书的产生 73

第三节  分书的繁荣 80

第四节  分书的衰变 82

第七章  楷书 85

第一节  概论 85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发展 86

第二节  隋唐的繁荣 101

第三节  唐以后的衰变 105

第八章  帖学 108

第一节  概论 108

第二节  书法自觉时代的开启 112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清朗俊逸 119

第四节  关于晋人尚韵 126

第五节  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 135

第五节  关于唐人尚法 142

第六节  宋代的革新 152

第七节  元和明初的复古 163

第八节  明中后期的综合与革新 183

第九章 碑学 197

第一节  概论 197

第二节  前碑学时期 198

第三节  碑学的觉醒 207

第四节  碑学的发展 212

第五节  碑学理论的建立 214

第六节  碑学的繁荣 223

第七节  碑学的成熟 226

第八节  碑学与帖学的区别 229

第九节  碑帖结合 230

第十节  碑帖结合的发展趋势 237

结语 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