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形象、认知
0.00     定价 ¥ 1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30684691
  • 作      者:
    谢红彬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1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该倡议不仅为“海丝”“海丝”,即“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沿线各国、各地区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提供崭新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引发我国各“海丝”沿线城市“申遗”的热潮。2012年,福建省的福州、泉州和漳州同广州、宁波、扬州、蓬莱、北海、南京等9个城市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即已共同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确定泉州、广州、南京、宁波、漳州、莆田、江门、丽水等8个城市共34个遗产点联合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在此背景之下,“海丝”沿线城市对“海丝”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及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也日益重视。
  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海丝”沿线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庞大的市场体量及相应高速成长的旅游产业,因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为“海丝”沿线旅游发展注入活力。2013年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近百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与多个国家共同举办旅游年,创办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推广联盟等,多手段多途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相继提出多项倡议,弘扬“海丝”文化、鼓励“海丝”旅游、加强“海丝”沿线旅游合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福建省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海丝”国际旅游节、“海丝”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种举措将区域内的“海丝”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充分展现区域“海丝”文化历史内涵,推进区域“海丝”文化城市形象建设,打造国际“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
  福建省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发展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并保留了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址遗迹,涵盖港口码头和航标工程等交通设施、手工业和丝织业等商贸遗址、宗教和名人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这些遗址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福建省除已有较高知名度的25个“海丝”申遗点外,还有大量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遗址遗迹,由于分布散落、保护利用重视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源辨识度和观赏性不佳等原因未能得到系统全面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推动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促进“海丝”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对福建省现有“海丝”文化遗存遗迹进行调查分类评价,摸清资源整体空间分布状况,分析“海丝”旅游目的地形象,了解民众的“海丝”文化认同及其保护态度,进而构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1)“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可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建设提供本底依据。通过构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富集的福建沿海地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并应用定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为福建省保护和利用“海丝”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景点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专项旅游路线规划等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2)“海丝”文化旅游形象研究,可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建设提供“海丝”IP导向。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投射形象视角,对比分析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海丝”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形象优化着力点,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提供优化建议。
  3)民众对“海丝”文化认同和保护态度研究,可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建设提供情感支持。从文化认同视角探讨民众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了解民众及游客对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的情感需求,强化民众及游客与“海丝”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唤醒民众对“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
  4)“海丝”文化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可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经营管理提供优化建议。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维度,分析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对“海丝”文化旅游景区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了解游客对“海丝”文化旅游景区满意程度及其原因,以便准确了解和预测游客的潜在需要,从而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也有利于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市场观念和服务管理意识,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水平。
  5)“海丝”文化旅游空间开发设想,可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构建提供规划依据。通过上述多角度研究整合,以资源为基础构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开发总格局,有利于推动旅游区内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的整体实力,扩大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的持久发展。
  1.2相关概念
  1.2.1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提出的,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1967年首次提出。华人学者中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饶宗颐(1974)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海外各国互通使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赵春晨(2002)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在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马建春(2016)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人民开通的,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交通大动脉,是古代中国与南海、印度洋沿岸国家及非洲、欧洲诸国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向交流的通道。综上所述,海上丝绸之路指古代中西贸易者秉承和平友好信念,开展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外经贸活动,以及人口流动和迁移所伴随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政治往来的海上通道。
  1.2.2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针对文化旅游提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的历史和遗产,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狭义概念认为: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参观历史遗迹、宗教朝圣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这不但为文化旅游提供了观念性的理论框架,而且明确了概念性定义的内容和范畴。国内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也见仁见智,主要有三种:①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类型(马波,1998);②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家(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比方说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蒙吉军和崔凤军,2001);③文化旅游是旅游者参与旅游经营者创造的带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的过程(郭丽华,1999)。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本书认为文化旅游是一个强调旅游资源、旅游者体验和文化融入的综合概念。
  “海丝”文化旅游是指人们出于对“海丝”文化独特魅力的需求,通过旅行实现感知、了解、体验地方“海丝”文化相关的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有形和无形遗产或产品的行为过程。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在明确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研究进展,界定相关概念,明确“海丝”文化旅游区空间范围,并对其发展概况进行分析。
  2)通过构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富集的福建沿海地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并应用定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
  3)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旅游供需视角出发,基于游客网络游记和官方网络宣传文本,通过ROST CM软件提取文本高频词,构建语义网络图谱,进行情感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构建泉州“海丝”旅游形象分析体系,研究泉州“海丝”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内容与特征,进而对比分析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投射,并总结评价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的优势和不足。
  图1-1研究技术路线图
  4)基于田野调查及问卷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民众对“海丝”文化认同状况。从地方文化认同视角探讨民众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了解民众对“海丝”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民众对福建“海丝”文化旅游的情感需求,强化民众与“海丝”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
  5)基于“保健-激励”双因素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测量模型,分析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对“海丝”文化旅游景区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与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的关系。
  6)通过上述多角度研究整合,分析“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构建福建“海丝”文化旅游区开发总格局。
  1.3.2技术路线
  本书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1.4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
  1.4.1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进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讨论热点。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其经济贸易关系,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及“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新机遇。
  1.4.1.1国外研究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泛指古代中国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平等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它是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概念。法国汉学家沙畹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有陆海二道。此后,不断有学者使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化。按照发展时间和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日本学者依据大量史料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对“海丝”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港口和地名、贸易流通方式等进行论述和实地考察(周长山,2014)。藤田豊八、桑原骘藏先后对宋元时期曾担任泉州提举市舶司的阿拉伯人蒲寿庚个人事迹进行了考证藤田豊八:ユール氏注マルコ ポーロ紀行補正二則(约尔氏所注马可波罗游记补正两则),初刊1913年東洋学報第三卷第三号,后收于氏著東西交渉史の研究(东西交流史研究:南海编),東京:荻原星文館,1932年。桑原骘藏的文章初名宋末の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に就いて(关于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连载于1915~1918年史学雑誌(Shigaku Zasshi)(二六编一〇号、二七编二号、二七编五号、二八编九号、二九编一〇号);后以宋末の提擧市舶西域人蒲壽庚の事(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之事)为题,出版单行本(上海:东亚研究会,1923);又修改后以蒲寿庚の事蹟(蒲寿庚事迹)为题,收于《桑原隲藏全集》第五卷,東京:岩波書店,1968年。转引自周长山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之产生与流变》一文。;还有学者根据《汉书 地理志》记载,分别对南海等海域的地名和中东地区的历史遗迹进行比对研究和实地考察(藤田豊八,1932;小山宙士夫,1939);京都大学的冈崎敬冈崎敬:磁器から見た東西交渉史(瓷器所见的东西交流史),收于座右宝刊行会編,世界磁器全集15海外篇,東京:河出書房,1958年。转引自周长山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之产生与流变》一文。、吉田光邦等吉田光邦,小山喜平:西アジアの技術1964(西亚的技术1964),京都:京都大学出版会,1966年。转引自周长山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之产生与流变》一文。对中西陶瓷交易进行了深入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以三杉隆敏为代表,通过广泛引用文献材料,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史,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港口、地图、博物馆等,以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流通方式和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周长山,2014)。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召开了一系列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联合国教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1研究概述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相关概念2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3
1.4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5
1.5小结12
2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区概况13
2.1“海丝”文化旅游区空间范围界定13
2.2福建“海丝”发展历程13
2.3福建省构建“海丝”文化旅游区的SWOT分析25
2.4小结28
3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等级30
3.1“海丝”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30
3.2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筛选31
3.3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类32
3.4福建省“海丝”文化旅游资源评价39
3.5小结56
4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特征与开发潜力57
4.1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57
4.2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聚集特征58
4.3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63
4.4小结67
5泉州“海丝”史迹旅游资源分类等级与空间特征68
5.1泉州基本概况68
5.2泉州港发展历程69
5.3泉州“海丝”史迹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73
5.4泉州“海丝”史迹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82
5.5小结86
6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形象88
6.1“海丝”文化旅游形象研究89
6.2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官方投射形象93
6.3泉州“海丝”文化旅游游客感知形象分析108
6.4投射形象与情感形象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123
6.5小结130
7民众“海丝”文化认同:以泉州为例132
7.1“海丝”文化认同相关研究132
7.2民众“海丝”文化认同分析框架134
7.3民众“海丝”文化认同状况140
7.4“海丝”文化空间对民众“海丝”文化认同的影响146
7.5小结148
8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150
8.1研究的缘起与基础150
8.2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152
8.3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态度154
8.4小结159
9“海丝”文化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161
9.1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旅游概况161
9.2游客满意度测量模型构建165
9.3数据及模型结果分析171
9.4小结183
10结论与建议185
10.1结论185
10.2“海丝”文化旅游开发设想与建议186
参考文献190
附录第2章图片来源说明19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