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彝医理论溯源(彝医生命时空理论导读)(精)
0.00     定价 ¥ 1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8713033
  • 作      者:
    徐士奎,罗艳秋
  • 出 版 社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罗艳秋,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学专业,医学博士,就职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文献古籍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及其贡献。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创了引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民族医学的全新视域。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地厅级3项。创建的民族医药知识体系建设路径“古籍整理与田野调查互参式研究—提炼原创思维,明确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临床验证,在实践中总结新理论”逐渐趋于完善。在这条路径的指导下,《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获云南省第二十次(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医学文献学研究》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彝医理论学术研究的创新路径
一、从古籍文献追溯彝医理论构建的依据
二、追溯古天文历法与医学的演进关系
三、系统认识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
第二章 彝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第一节 彝医学与中华上古医药
一、先天易学是二者共同的理论渊薮
二、盖天派观测法是二者共同的时空坐标
第二节 彝医学与汉医学
一、彝医与汉医同源的理论基础
二、彝医与汉医同源的特征分析
三、彝医学对《黄帝内经》疑难问题的诠释
第三节 彝医学与兰茂医学
一、云南乡土医药的典型代表
二、采撷滇医精粹创千古典范
第三章 彝医理论学术体系研究
第一节 总体特点
一、历史悠久的临床实践
二、独具特色的学术内涵
三、延续古今的记录系统
第二节 学术内涵
一、独特的医学理论
二、方法学特征
第三节 形成基础
一、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
二、古代科学技术的渗透
第四节 原创思维
一、“气浊二元论”阐释
二、“气浊二元论”论证
第四章 彝医理论的传承方式
一、毕摩是医药知识的记录与传承者
二、彝医是医药学术体系的完善者
三、民众是医药知识口耳相传的重要媒介
四、医派是彝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单元
第五章 彝医生命时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气浊
一、气浊是天地之源和人体之本
二、气浊解答宇宙生命演化的起点和顺序
三、气浊升降是宇宙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哎哺
一、气浊与哎哺
二、万物雌雄观
第三节 遮辞尼能
一、遮辞
二、尼能
第四节 天地五行
一、天地五行的含义
二、天地五行与哎哺
三、天地五行与宇宙八角
四、天地五行与五生十成、十生五成
五、天地五行与遮辞尼能
六、天地五行与六色
第五节 宇宙八角
一、宇宙八角的产生和来源
二、宇宙八角与天地五行
三、宇宙八角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
一、五生十成
二、十生五成
第七节 青线赤线
一、青线赤线与八方八节
二、气浊转换与升浮降沉运动
第八节 八方位年
第六章 形影脏腑理论
第一节 气路与浊路
一、人体气浊的来源与循行路线
二、“七门”和“脐底”
三、浊路的内涵诠释
四、气路与浊路理论的临床运用
第二节 形影脏腑
一、心主气主血
二、脾胃为轴四象为轮
三、肺为天肾为地
四、左肝右肺
第七章 脉度血峰理论
一、脉度与六气
二、禁日与禁刺部位
第八章 病根病症学说
一、病根
二、病症
第九章 风邪染疾理论
一、人体恒温是维系健康的前提条件
二、体温调节失常的影响因素
三、风邪染疾的致病原理
第十章 彝医辨病体系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以“五生十成”阐明气浊升降出入的运动规律
二、以“十生五成”阐明“首萌长遍退藏”的应时规律
第二节 六气辨病
第三节 五行辨病
第十一章 药物择配
一、药物分类
二、药物采收
三、药物配伍与临床运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