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古人吃饭那些事儿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7058060
  • 作      者:
    龙丘雪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两顿饭

秦汉时期,一日两餐比较普遍。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餐制才逐渐流行,至两宋

时期,三餐制已经基本普及。宋朝开始的一日三餐,折射出的是宋朝货真价实的繁荣,因为只有百姓富裕了,才真正吃得起一日三餐。

古代也流行“下午茶”

到了唐宋,喝茶便成了一件讲究事儿,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直接取用鲜叶煮饮开始流行,茶升级成了独立的饮料,不仅配果喝,还出现了很多一同食用的点心。

唐代的饮料都有什么

在隋唐之前,人们可选的饮料并不多,除了茶,最多的便是用谷物发酵成的浆子,而到隋之后,饮料的世界就像被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被作为草药发现,又当作饮料流行起来的饮品不单有茶,以同样路数登上饮料席位的还有很多。五色饮、五香饮、四时杂饮在这时纷纷面世。


展开
作者简介

Ø 作者简介

龙丘雪,本名张燕飞,内蒙古包头人。慕尼黑大学汉学系博士,文史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朝茶点
   养生,自离不开茶饮。根据各类养生文献的记载和实践证明,茶叶不但保健,还可以防治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降压降脂、消食解腻、抗癌解毒、美容减肥、陶冶情操,基本所有的能想到的养生功效,茶叶都包了。因此,在重养生的明清,喝茶成了一件讲究的大事。在这些个养生典籍里,提到饮茶,总会提到茶点,茶点既为果腹,更为呈味的载体,与茶搭配,对身体有所补益。比如,明人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在“养生部一”中,专门列条介绍了种茶果、种茶菜及其加工方法,茶果分别是:栗肉、胡桃仁、榛仁、松仁、西瓜子仁、杨梅核仁、莲心、莲菂、乌榄核仁、人面核仁、椰子、橄榄、银杏、梧桐子仁、芡实、菱实等。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茶菜”,有芝麻、莴苣笋干、豆腐干、鸡棕、羊角豆、乳饼、龙须菜等,到后来,喝茶,竟可以摆成一桌非正式的宴席。喝茶,也不仅仅是解渴,更是文人的养生休闲交际,百姓的会客聊天消遣。因此,茶之于饮,点之于食,构成了主餐之外的零食饮料体系。
   其实明清的茶宴,并不是一蹴而成,喝茶吃点,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外延和发展变化的。早期的茶一般都是生煮饮,至少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茶在长江以南,仅仅作为脱离了早期药用的一般饮料,还没有在宴会上流行。三国时期东吴的皇帝孙皓密使偷偷将茶汤放进韦曜的酒壶里以茶代酒,揭开了“以茶代酒”的序幕,但“偷偷”表明,宴席上主要还是饮酒,喝茶不是主流,也并非雅事。但到晋时《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吴兴太守陆纳招待谢安的宴会时,已经有“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已”。陆纳没有用酒席,而是设置了茶宴,提供了茶果,茶宴渐渐也兴盛起来。
   茶果几乎是和茶宴同时出现,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果品可以经过干制、蜜渍、盐渍、煎煮、蒸烤、发酵制成菜肴,蔬菜也可以通过腌渍、蒸煮、煎炒、煨制制成清淡的素食。以茶配果蔬的茶宴就这样渐渐形成了。到了唐宋,喝茶便成了一件讲究事儿,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直接取用鲜叶煮饮开始流行,茶升级成了独立的饮料,不仅配茶果喝,还出现了很多一同食用的点心。点心,最初出现在唐朝,《能改斋漫录》中提到“点心”二字是这么说的:
   自唐时已有此语。按,唐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俄而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
   类似的用法在同时代的书中也有多则。比如,《太平广记》中有“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的记载。“点心”开始是个动词,与其说“点心”,不如讲“点肚子”更准确一点,就是指非正餐的时间随便吃些面食垫肚子的意思,后来拿来垫肚子的面食,就变成了“点心”。而可作为“点心”的很多吃食也是早在汉代就开始有,各种蒸、煮、焙、煎、炸的各类面、粥、饭都能叫点心,如烧饼、髓饼、膏环、索饼、寒具等,还有平安时代从日本流入的、子等,作辅助而非正餐的吃食,碰上还没有上宴席的饮料,就像惺惺相惜的一对搭档,悄无声息地渐渐走在了一起,无论是官宦人家的宴会,还是茶肆酒楼,茶配点心都成了套餐。但经唐至宋的茶点已经发生了概念的扩大,配茶的“点”除了面食,还包含了原来的茶果,即应季果品与加工过的干果炒货。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在《听雪为客置茶果》中道:“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设茗听雪落,不饤栗和梨,犹能烹鸭脚。”诗中设的茶点就是糖炒栗子和梨。在更多的茶楼茶坊中,去喝茶消遣的人们更是要点些吃食配合着喝茶来消磨时间。比如,《梦粱录》中记载了这么一段:
   凡点索茶食,大要及时。如欲速饱,先重后轻。兼之食次名件甚多,姑以述于后:曰百味羹、锦丝头羹……更有供未尽名件,随时索唤,应手供造品尝,不致阙典。又有托盘檐架至酒肆中,歌叫买卖者,如炙鸡、八焙鸡、红鸡……荤素点心包儿:旋炙儿……更有干果子,如锦荔、木弹……
   可以见得,茶肆中的佐茶点心琳琅满目,水果、糕点、羹汤甚至熟食都有,茶的百搭度大大提升。南宋《梦粱录》里的开门七件事还是“柴米油盐酱醋酒”,而到了元朝的《玉壶春》里,已经变成了现在所熟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元朝时,蒙古游牧民族的粗犷性格和肉食乳饮的生活习惯,使得去油解腻的茶地位更高。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受到藏族酥油茶的启发,融合中原的饮茶习惯,在茶中加入羊脂,称之为“酥”。酥和茶混合后可以稀成膏状,既能当吃食,也能当饮品,元曲中的“吃茶”,当不是空穴来风,这种特制的奶茶,是真的可以吃。配茶的餐点也变成了“汉儿茶饭”“西天茶饭”之类。“茶饭”只是一种代称,其实和茶没什么关系,但喝茶吃饭显然已经是元人的日常了。
   到明清,在数不尽的茶馆中,经由平民百姓的多年检验,茶点真正成熟起来。茶馆的普及让茶食更偏向大众化,民间出现了更多精致的茶食。比如,明代的茶馆会根据季节不同,提供不同的茶食,从果品糕点的挑选、搭配到

展开
目录

概论:五味之国
浓缩在食物里的中国历史
地道风物:中国美食地理
食物的储存有秘诀
茶道:从喝茶到懂茶
酒:一部文化史
钟鸣鼎食:先秦时代
主食的天下
调味,让食物更有滋味
先秦食器大赏
贵族、平民饮食大不同
庞大健全的食官系统
六礼中的饮食
食精脍细:秦汉时代
脍炙人口:早期的烹饪艺术
豆腐的出现
过午不食:一日两餐的时代
不吃汤圆的上元节
饥荒与吃人
南北融合:魏晋时代
胡汉饮食的对立与融合
和尚吃素的开始
“长生不老”吃什么
魏晋的饮酒风
多元国际:隋唐五代
东亚的“碗筷文化圈”
唐代异域美食
集市—生鲜粮食都能买
唐人饮料大观
曲江宴与烧尾宴
风雅世俗:宋元时代
羊肉的黄金时代
色香味俱全
两餐制到三餐制
勾栏酒肆的迷醉人生
当宋词融入饮宴
瓷器餐具的兴起
浓淡相宜:明代
辣椒的魅力
食不厌精的终极奥义
宫廷菜与江湖菜
文人的饮食情调
食疗与养生
红极一时的茶点
纸醉金迷:清代
满汉全席
八大菜系的诞生
美轮美奂的食器大赏
仪式中的食物大有深意
西餐东渐的浪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