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在病毒中生存:一种进化论的解释
0.00     定价 ¥ 3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4787345
  • 作      者:
    [美]苗德岁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写给每个人的病毒科普,讲述病毒与人类“相爱相杀”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苗德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硕士,美国怀俄明大学地质学、动物学博士,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86年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是亚洲首位获得该项殊荣的古生物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病毒是如何起源的,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定论,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假说”是科学家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与科学原理,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提出合乎情理的推论,作为目前相互间工作和交流的基础。科学假说只有被证实之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
科学家公认,病毒在地球上分布极广,超过任何一种生物。从南极到北极,从沙漠到海洋,从高空到地下,从细菌、动植物身上到人体内外,病毒无处不在。病毒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总和。从病毒的数量与广泛分布上看,今天的病毒是长期演化的结果。那么,病毒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呢?
部分科学家认为,病毒的起源是个渐进的过程。最早可能起源于核酶,核酶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功能的RNA分子,它跟“类病毒”有些相似(请注意:类病毒是核酸类酶,但并非所有核酸类酶都是病毒)。类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比病毒还要小,而且没有蛋白质外壳。类似于类病毒的活性遗传物质,在获取了几个结构蛋白之后,获得了从一个细胞内出来并进入另一个细胞的能力,于是就演化成了穿梭于细胞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病毒的起源是个倒退的过程。病毒是具有细胞的有机物退化而来的残留物。微生物学家一般认为,某些细菌是细胞内寄生物,是从独立生存的有机体那里演化而来的。或许现在的病毒,也是因为采取了寄生复制的策略,而从原本独立生存的有机体那里退化出来的产物。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简单的、能够复制的RNA分子在细胞生命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有了传染性,感染了最初出现的细胞。因此,实际上病毒是所有生物的祖先。到目前为止,在这三种假说中,还没有哪一种假说可以成为定论。也有科学家认为,或许病毒起源不止一次,也不一定只是通过一种方式起源的。也许所有病毒的起源方式,我们目前压根儿还没有认识到呢!总之,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病毒学、基因组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多领域基础研究的进展。
……
前面提到,虽然在严格意义上病毒不能算是生物,但是由于它要借宿主细胞才能繁殖,因而也必然遭受自然选择下的演化压力。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自然选择驱动病毒演化的实例。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套对付病毒侵害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必须想办法躲开人体的免疫系统,尽快地多多复制自己并去传染更多的宿主。因此,有助于完成上述任务的病毒特征(或性状),就会被保存下来并传给新生的病毒;而不利于病毒复制和传播到其他宿主的病毒特征(或性状),就会被淘汰而消失。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
假如有一种病毒突变会在感染人体几小时之内便杀死宿主,这一突变的杀伤力就太大了;如果新病毒在这几小时内不能感染新的健康宿主,新病毒就无法继续生存与繁殖,那么这一杀伤力极大的病毒突变便会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病毒的毒性并不是杀伤力极大的,而且其毒性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逐渐减弱。总之,病毒通常并不会做跟宿主同归于尽的“人肉炸弹”的蠢事。
人体宿主对付病毒攻击的办法之一,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会锁定在病毒蛋白质外壳的表面,使它无法进入宿主细胞。如果一个病毒跟先前攻击过该宿主的那些病毒外表面貌不同,感染成功的希望就会大一些;因为宿主产生的抗体,只“认识”先前的那些病毒,可能会对这一新面孔病毒“网开一面”。这也是为什么病毒经常通过突变来“更新”其外表,实际上是通过突变而“变脸”,好在宿主先存的抗体面前“蒙混过关”。因此,很多病毒的适应性演化,主要是改变病毒的外表。这对于大多数RNA病毒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因为RNA病毒非常容易产生突变。
让我们来看看病毒演化中的两个熟悉的例子吧:一个是流感病毒,另一个是艾滋病病毒(HIV)。这两种病毒都是RNA病毒,即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用RNA编码,而不是用DNA编码的。DNA是比RNA更稳定的分子,DNA病毒在其繁殖过程中,有编码校对的程序,它利用宿主细胞检验DNA复制是否出错(即发生突变),而且宿主细胞还有纠错功能。而RNA则是不稳定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也没有校对和纠错的程序和功能。因而,相对而言,DNA病毒变异(或突变)较少,RNA病毒复制过程中经常出错,且没有宿主细胞给它纠错。因此,RNA病毒经常会发生突变。

展开
目录

周忠和序言 / 1
第一章 病毒小传
“隐形杀手”现形记 / 2
病毒有生命吗? / 5
病毒的“庐山真面目”/ 16
“以毒攻毒” / 19
感冒病毒如何进入你的细胞? / 21
第二章 病毒与细胞间的持久战
“既生瑜,何生亮?”/ 26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 / 27
可怕的流感大流行 / 39
第三章 破解 1918 大流感之谜
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 / 46
“复活”1918 大流感病毒 / 52
“水落石出” / 54
历史教训 / 56
第四章 非典事件与细胞因子风暴
冠状病毒与 2002—2003年非典事件 / 64
细胞因子风暴 / 75
2002—2003 年非典事件的经验与教训 / 79
新冠肺炎进行时 / 82
第五章 HIV 和令人谈之色变的艾滋病
HIV 病毒和艾滋病的发现 / 92
HIV 病毒和艾滋病的起源 / 95
“特洛伊木马病毒” / 99
逆转录病毒 / 103
HIV 病毒是如何攻击宿主的? / 105
第六章 病毒与生命起源及演化
病毒与生命起源 / 114
病毒与宿主间的共生关系 / 116
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 123
考拉的绝处逢生与逆转录病毒的内生化 / 128
第七章 习惯于跟病毒共存
全球化之下的瘟疫流行 / 136
古病毒“蓄势待发” / 138
我们该怎么办? / 140
尾 声 观病毒的十三种方式 / 147
术语表 / 153
后 记 / 1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