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乡愁入梦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6172333
  • 作      者:
    林伦伦
  • 出 版 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关于家乡潮汕的地方文化研究书籍,书中文章对具体的民俗事项或者社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研究,笔下充满了对家乡父老、对乡土的深情。通过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全面了解潮汕人民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民情风俗,从而进一步了解潮汕社会。
展开
作者简介
林伦伦,热爱家乡方言及其文化的退休老师一枚。2017年重阳节以来,开设公众号“林伦伦方言茶话”,致力于方言及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耽于编写教材读本、上辅导课和撰写公众号文章。主编出版有《潮汕文化读本》(与陈平原、黄挺合作主编),《潮人好家风》(包括谚语、童谣、古诗3册,与林朝虹合作主编)等读物,推出公众号文章200余篇。自认为老有所为,且乐此不疲。
展开
内容介绍
  乡音是一缕思乡曲,招你回家;乡音是一叶扁舟,渡你过思乡的河。《乡愁入梦》是作者对潮汕乡土文化的研究与描写,包括故乡入梦来、家乡的味道、母语之艺文、日久他乡亦故乡、原乡异乡两地情、我心依旧六部分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啊,故乡
儿时的我,是在韩江边玩大的。芦苇荡里,金沙滩上,大河小溪之中,小伙伴们把各自放牧的牛们或鹅们撂在岸边、堤上吃草,大家便凑在一起疯玩。
夏日里多在河里摸鱼捉虾,捞河蚬捡田螺;冬天里则在地里堆起土坷垃,用稻草头烧得通红通红的,再挖来红薯或花生烤着吃。那味道,胜过时下到五星级宾馆里吃烤鸭、烤乳猪、烧鹅什么的。
后来,离开家乡,出来读书了,才知道小时候玩过的地方原来很美:清碧的韩江水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的白鹅,水天一色,疑是蓝天白云倒影;更有那岸边和沙洲上的芦苇片片,随风摇曳,风姿绰约,如腰肢婀娜之少女般娇丽动人。如果还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境界,就更是绝妙的了。只可惜,童稚无知,只懂得疯玩。但时至今日,小时候的游戏以及韩江边那蒹葭苍苍、碧水茫茫、白羽片片、红掌翩翩的情景却时时萦绕于脑海中……
于是,我总在寻寻觅觅,决心寻找一次重温儿时旧梦的机会。终于,有了一次机会,一位儿时的“鹅司今”现在当起了船长,经营游船生意。清明时节,我们约上了几位好友,携幼将雏,做韩江半日游。
游船从外砂溪出发,两岸景色,慢慢地从身边退去。我欣喜地发现,三十年过去,竟是风景依旧。岸边成排的风尾竹修长雅致,微风轻轻拂过,尾梢微微弯腰,似是在向江中的我们致意。从外砂溪一直到湘子桥,韩江中遍布由泥沙冲积而成的江洲,有的连在一起,竟有一二千米之长,几乎把一条江隔成两条小河了。我们找芦苇茂密、人迹罕至的沙洲登陆,扑登、扑登地惊起了一群群的野鸭、鹧鸪之类的水鸟。从未见过野生动物的女儿先是吓得惊叫了起来,接着又为水鸟们盘旋滑翔的英姿而拍手叫好。我手中的傻瓜相机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
舟行江中,岸边不远处游来了一群半大不小的“鹅蕾”,我问女儿是鸭还是鹅,她竟傻傻分不清,从三岁就能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和“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孩子,真见到了诗中的“主人公”却又鹅鸭莫辨、扑朔迷离了。更有甚者,一位朋友的胖儿子,竟然指着河堤榕树下的一头牛惊呼道:“哗,这头猪好大啊!”令全船老小笑得顿足捶胸,差点儿没把船给弄翻过来。三十年景色依旧,但人事却是全非了。今天城市里的少年儿童们,已没有了我们过去的玩法,也没有了我们儿时的乐趣。
舟行至一古渡口。只见一棵冠盖足有近百平方米的老槐树孤零零地伫立着。刚刚经过寒冬的凋零,春天的嫩芽尚未抽出绿叶,因而显得枝干稀疏,夕阳斜穿过来更显得骨格清奇。未几,一条机动木船从江那边慢慢地驶了过来,靠了渡口。还是那跳板,还是那石级,不同的是,今天搭渡的,红男绿女,有不少还是摩托车骑士,少了以前的蓝褂子、绿军装和筐筐箩箩。我问“船长”:“现在韩江两岸乡亲的经济情况如何?”他用船篙指着岸上的幢幢新居说:“农民富起来了,一盖房子,二娶老婆。你看这些新房子就知道啰。”我又问:“两岸交通十分不便,从古至今就靠这渡船,农民富起来了,为什么不想办法建一座桥?”“船长”嘿嘿地笑了笑说:“房子是自家的,桥却是公家的,得由政府来建啊。”我说:“现在修路建桥,可以搞集资,这里为什么不能试一试?”他说:“集资得有人挑头,挑头的人得大家都信得过才行。再说,两岸村子的关系不好协调啊。”我不禁想起儿时听老人讲的两岸为了争摆渡权而打群架的故事。难道,富了的乡亲,却还在继续着乡村不和、宗族纠纷的噩梦,美景和恶俗仍在?
P2-3
展开
目录
一、故乡入梦来
啊,故乡
外婆家的狮头鹅
二零二零,特殊的清明节
舅父阿猪
重返溪西村
澄海人文冠粤东
书院三朝毓造化,澄中百载播芳菲
——写在澄海中学百年校庆之际
数风流人物:还看石叻澄海先哲
可宅可诗南澳岛
在仲夏南澳追光掠影
三访文化古村落程洋冈
外砂咶,有文化
惠州市陈江镇澄海村访问记
老祠堂的复活与乡村文化的复兴
古驿道的活化与乡村经济的振兴
为澄海“首届林檎节”鼓与呼
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
乡村闲间轶事
冬节的念想
请记住你自己本来的名字
——从《千与千寻》说到“六月初六担西瓜”
二、家乡的味道
在老汕头的转角遇见美食
留住汕头埠饮食记忆,留住潮州菜美妙味道
季节的味道
糜之恋
芳饭芳,家家户户炯饭忙
潮菜虽然好吃,也应各取所需
最忆潮州是小食
乡下老家的月糕
朥:朥饼·朥糕·朥粕糜
糖葱薄饼和草馃的诱惑
青草水:夏日的清凉记忆
潮菜是潮人追求精致的优秀特质的物化表现
——答《南方日报》记者问
风神萧散的性情中人黄际遇教授
中大中文系里好吃的澄海人
三、母语之艺文
礼失求诸野:方言俗语与民俗研究的关系
潮汕歌谣
——潮人喜怒哀乐的生活之歌
歌谣,为什么是歌谣?!
潮州歌册:潮州姿娘识字学文的读本
方言也可写“诗”
《月光月疏朵》:潮人的《月光曲》
潮剧是用哪个地方的方言来演唱的?
潮汕话好好学
——潮汕话绕口令趣谈
俗中有雅方言谜
对以传艺,联以载道
奄奄一息的潮语方言小说
地方题材文学作品里的方言词语运用
写小说,你敢使用方言俗语吗?
金胡蝇斗长脚蠓
——潮汕民间故事趣谈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潮汕乡土文化教材编写的故事
《读本》一套在手,传承方言与乡土文化有抓手
——写在2021年世界读书日
四海潮声,五洲共享
“十五音”字典:滋养潮人百年的文化乳汁
陈凌千及其《潮汕字典》
“斐姑娘”及其《汕头方言词典》
威廉·耶士摩牧师及其《汕头话口语语法基础教程》
临檐水点点滴
——潮谚与潮人好家风传统
四、日久他乡亦故乡
血浓于水的潮州会馆
三访耀华力
湄南河上的船娘
茶浓,情更浓!
汉字原乡里的泰华舞蹈家
踏访黉利行旧址
马来西亚吉胆岛上有个外砂村
适耕庄:马来西亚的又一个澄海外砂村
马来西亚有个“小汕头”
大马新山:三月初三锣鼓响
槟榔屿:北马潮人的家园
吉隆坡茨厂街有间乡音馆
醉花林里说歌谣
印尼坤甸:揭阳话是华人的普通话
悉尼有个潮人村
旧金山的潮人情
五、原乡异乡两地情
侨批视域里的华侨精神
侨批·番批·唐山批:为什么叫“批”?
可诗可歌侨批情
字字泣泪声声情的“过番歌”
侨批里的方言书写
留守姿娘:幸福的侨眷家庭里的苦命女人
在“番畔”说“番批”
番畔·番批·番话·番客·番囝
——“番”字头的词语趣谈
“过番”文化及其与潮汕话词语的关系
六、我心依旧
我的78级故事
汕头大学1997:那场会议,那些人,那些事
星桥师与《潮州话拼音方案》
梁东汉教授与《新编说文解字》
南澳岛田野调查追记
苦·严·韧:语保三字诀
“触网”记
乐为乡亲著文章
忘不了
春天来了
——写在“林伦伦方言茶话”一周年
春天是播种的时节
吾道一以贯之
——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答《南方日报》记者问
一生所爱乡音无改(肖燕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