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小的是美好的 豆瓣高分经典力作,一本充满人文哲思的经济学经典之作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220126536
  • 作      者:
    [英] E. F. 舒马赫
  • 译      者:
    刘清山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 豆瓣高分经典力作,一本充满人文哲思的经济学经典之作

¡ 现代经济学中著名的“异端”,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

¡ 出版近50年,不同国度数不清的人们被本书深深启发,如今愈发促人警醒

¡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专文推荐,著名哲学家傅佩荣恳切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E.F.舒马赫(1911—1977),德裔英国经济学家,曾与凯恩斯和J.K.加尔布雷思共事。193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2岁即留校教授经济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年轻的学者之一。长期在英国政府部门担任经济顾问。创办英国中间技术发展公司,实践自己在本书中提出的“中间技术”。

他关注现实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研究发展经济学,独树一帜,享誉世界。1973年出版本书,自此后6年再版12次,畅销百万册,至今仍然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好的经济学应该增进人类的幸福,而非仅仅是创造更多财富。

本书作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舒马赫,以其深厚的经济学涵养为基础,用独特又精辟的观点切入,铺展出全然不同的人文视角,透视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思路解决问题:挥别对巨型偶像的崇拜迷思,让小规模发挥大能量!这部百万经典名著《小的是美好的》就是舒马赫惊艳当代的振聋发聩之作。

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及原创力的作品。直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回到人类真正的大小比例。人类很渺小,小的是美好的。一心追求硕大无比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当我们阅读此书,不免要赞叹1973年在本书中就提出的经济哲学思想,竟然在今天仍然适用。舒马赫了解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时代潮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站稳脚跟、拒绝贫穷,再现小的是美好的反思价值便是本书*具启发性的命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生产问题

有人认为“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这种观点是当今时代最大的错误之一。坚持这一观点的人不仅包括那些因远离生产而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群体,而且包括几乎所有专家、工业领袖和各国政府中的经济管理者,当然也包括经济领域的记者。他们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但他们都相信,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人类终于翻身了。他们说,富裕国家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休闲教育”,贫困国家的任务则是“技术转移”。

事情的发展之所以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顺利,一定是源于人类的罪恶。所以,我们必须构造一种完美的政治制度,使人类的罪恶消失,使所有人安分守己,不管他们身上可能存在多少罪恶。实际上,人们普遍认为,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如果一个人变成罪犯或剥削者,这一定是“制度”的错误。毫无疑问,“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必须得到改变。制度之所以存在问题,并在有问题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一错误观念。由于这一错误存在于当今所有制度中,因此我们目前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这个异乎寻常而又根深蒂固的错误的出现与过去三四百年人类自然观的哲学和宗教变化关系密切。我也许应该将人类的自然观表述成西方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不过,由于全世界目前正处在西化过程中,因此更加一般化的表述似乎也没有问题。现代人将自己看作注定要支配和征服自然的外部力量,而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甚至会谈论与自然的斗争。他们没有想到,即使赢得这场斗争,他们也会成为输家。直到不久前,这场斗争进行得还算顺利,使他们误以为自己拥有无穷的力量。不过,斗争的全面胜利依然遥遥无期。现在,胜利已经近在眼前了,许多人也开始意识到这对人类的持续存在意味着什么,尽管这些人的比例并不高。

惊人的科学技术成就使人们误以为自己拥有无穷的力量。现在,他们误以为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人类之所以产生这种幻觉,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最重要的地方看到收入和资产之间的区别。经济学家和商人熟悉这种区别,他们认真仔细地将其应用于所有经济事务,但却没有将其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即由人类发现但不是由人类制造的、离了它寸步难行的不可替代资产。

对于商人来说,如果一家公司正在迅速消耗资产,那么它既没有解决生产问题,也没有获得生存能力。如果将地球看作一家大公司,那么对于它的经济,特别是其富裕居民的经济来说,我们怎么能忽略这一重要事实呢?

这一重要事实被忽略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远离了现实,倾向于认为一切不属于我们的事物都是没有价值的。现在,我们的确努力制造了一些资产,它们为我们今天的生产提供了帮助 — 包括大量的科学、技术和其他知识,精心制造的基础设施,各种各样的精密资产设备 — 但这只是我们使用的所有资产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资产是由自然而不是人类提供的 — 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些资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所以,认为生产问题已经解决并且据此采取行动的做法是一种荒谬的自杀式错误。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这种“自然资产”。首先是化石燃料,这是最明显的自然资产。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我们目前正在将其看作收入项目,尽管它们显然属于资产项目。如果我们将其看作资产项目,我们就应该关注保护问题,尽可能地努力减少它们目前的使用速度。例如,我们可能会说,这些不可替代资产变现得到的资金应该存入特别基金,专门用于研究不依赖或轻微依赖化石燃料的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将化石燃料看作资产而不是收入,我们就应该采取许多类似这样的行动。不过,我们不仅没有采取任何此类行动,而且正在做完全相反的事情。我们完全不关心保护问题。我们正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而不是降低它们的使用速度。我们不是研究替代型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以便摆脱我们目前正在加速靠近的毁灭之路,而是快乐地谈论依据旧有模式的无限进步、富裕国家的“休闲教育”以及贫穷国家的“技术转移”。

这些资产的变现进行得很快。即使在自称全球最富裕国家的美国,也有许多人(包括白宫人士)忧心忡忡地呼吁将煤炭大规模转换成石油和天然气,要求更加努力地寻找和探索地球上残存的宝藏。看一看《2000 年全球燃料需求》提出的数字吧。如果我们现在每年使用 70 亿吨煤当量的能源,我们 28 年后的需求就会达到目前的近三倍 — 约为 200 亿吨! 28 年意味着什么? 28 年前,“二战”刚刚结束。当然,现在的燃料消耗量是当时的三倍。不过,这种翻倍所带来的煤当量增长只有不到 50 亿吨。现在,我们正在平静地谈论三倍于这个数字的增长。

人们会问:我们能实现这种增长吗?答案是:我们必须做到,所以能够做到。你可能会说(对不起,约翰 · 肯尼思 · 加尔布雷斯),这是傻子在领导瞎子。不过,为什么要嘲笑别人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暗示了我们处理的是收入而不是资产。

2000 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2028 年又如何?那时,今天跑来跑去的小孩子将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那时还要增长两倍吗?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处理的是资产而不是收入时,所有这些问题及其回答都会显得荒谬可笑。化石燃料不是由人类制造的,它们不可再生。一旦消失,它们就再也回不来了。

你会问,可再生燃料呢?这个问题问得好。目前,以卡路里计算,它们占全球总量的不到 4%。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们将达到 70%、80% 和 90%。小规模行动是一件事,大规模行动则是另一件事。要想对全球燃料问题产生影响,你需要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可再生燃料的需求规模很大时,谁又能说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化石燃料只是“自然资产”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坚定地认为,自然资产是可以扩展的,就像收入一样。

如果我们挥霍化石燃料,文明就会受到威胁。不过,如果我们挥霍身边的自然资产,生命本身就会受到威胁。人们正在意识到这种威胁,他们要求停止污染。他们认为污染是粗心者和贪婪者的恶习,这些人将垃圾扔过院墙,扔到邻居的花园里。他们意识到,更加文明的行为需要引入一些额外成本,因此我们需要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支付这一成本。他们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从不断增长的生产力中拿出至少一部分果实,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提高消费量。这很有道理,但它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要想触及问题的核心,我们应该想一想,污染、环境、生态等词语为什么会一夜之间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毕竟,我们的工业系统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些词语在仅仅五到十年前还几乎不为人知。这是一时的风潮、愚蠢的时尚还是人类勇气的突然消失?

答案不难找到。以化石燃料为例,我们依靠自然资产的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其消耗速度相对温和。不过,自从“二战”结束后,我们成功地将这一速度提升到了惊人的水平。同现在和过去 25 年的情况相比,人类“二战”以前加上“二战”期间的所有工业活动显得不值一提。从全球角度看,未来四五年的工业产量可能比人类1945年以前的所有工业产量还要多。换句话说,就在不久前 — 由于时间太近,因此我们大多数人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工业产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跳跃式增长。

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前所未有的质变,这既是原因,也是结果。

我们的科技人员学会了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对于其中的许多物质,自然几乎没有防御力量。没有哪种自然物质能够攻击它们并将其分解。这就像是土著人突然遭到了机枪火力攻击,他们的弓箭完全派不上用场。这些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近乎神奇的性质正是源于它们对于自然的抵抗力 — 这也可以解释它们危险的生态影响。

它们的大量出现仅仅是过去 20 年左右的事情。由于它们没有天敌,因此它们往往会集聚,这种集聚的长期后果有些是非常危险的,有些则完全无法预测。

换句话说,人类工业生产过去 25 年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导致了全新的局面 — 这一局面不是源于我们的失败,而是源于我们眼中最大的成功。这件事发生得非常突然。我们几乎没有注意到,我们正在迅速消耗某种不可替代资产,即仁慈的大自然持续向我们提供资源的承受能力。

现在,让我回到“可再生燃料”的问题上来。我之前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有点随意。没有人会说,我们所设想的运行于 2000年的下一代全球工业系统将以水能或风能作为主要能源。相反,我们听到的是,我们正在迅速进入核能时代。当然,这种说法已经持续了 20 多年。不过,核能对于人类燃料和能源总需求的贡献仍然很小。1970 年,以核能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为例,英国的核能占比是 2.7%,欧洲共同体是 0.6%,美国是 0.3%。也许我们可以假设,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能够应对这么小的负担。不过,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对此深感忧虑。尼克松总统(President Nixon)的科学顾问爱德华 · D. 戴维博士(Dr. Edward D. David)在谈论放射性废料的存储时说,“对于必须在地下良好封存 2.5 万年才能失去危险性的事物,你会感到有点紧张。”

不管怎样,我所提出的观点非常简单:每年用核能取代几十亿吨化石燃料的说法意味着在“解决”燃料问题的同时带来另一个极为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使戴维博士以外的其他许多人“感到有点紧张”。它意味着通过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解决问题 —同时创造出更大的问题。

不过,我相信,有人会提出另一种更加大胆的说法,即未来的科技人员可以设计出极为完美的安全规则和预防措施,使不断增长的放射性物质的使用、运输、处理和存储变得极为安全;而且,政客和社会学家可以创造出一个永远不发生战争和内乱的全球社会。和前面一样,这种说法通过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人类日常行为领域)来解决问题。这引出了第三类“自然资产”。同样,我们正在轻率地挥霍这种资产,因为我们将其看作收入,仿佛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可以用引以为傲的迅速增长的生产率轻松地对其进行更新。

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已经侵蚀了工业人的本质,这不是很明显吗?对许多人来说,这并不明显。他们说,我们已经解决了生产问题,我们以前有过这么好的时代吗?我们不是有了历史上最好的食物、服装、住房和教育吗?当然,大多数人的确如此,但这仅限于富裕国家。不过,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本质”。人的本质不能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除了某些损失症状,它也许无法完全衡量。不过,本书不会讨论这些症状的统计数字,比如犯罪、吸毒、蓄意破坏、精神崩溃、反叛等。

我一开始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错误之一是“生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我认为,这种幻觉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具有复杂知识体系的现代工业系统侵蚀了它所依赖的根基。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它依赖于不可替代资产,但它愉快地将其看作收入。我指出了三类这样的资产:化石燃料、自然承受能力和人类本质。一些读者也许不会接受我对这三个部分的所有论述,但我认为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足以支撑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什么?很简单。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避开眼前的毁灭之路。这项任务应该由谁解决?我想,我们每个人,不管年纪如何,是否拥有权势,贫穷或是富有,是否具有影响力,都有这样一份责任。如果对于未来的讨论不能转化成当下的行动,那它就是空谈。在我们仍然沉浸于“从未拥有如此好的时代”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至少 —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 我们必须充分理解这个问题,开始看到以持久性为目标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蕴含了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消费模式。我只举三个简单的例子。在农业和园艺领域,我们可以完善生态友好型生产方法,提高土壤的肥力,打造健康、美丽和持久性。届时,生产率自然会提高。在工业领域,我们可以关注小规模技术、相对非破坏性技术和“人性技术”的演进,使人们有机会在工作时获得快乐,而不是只为工资工作,寄希望于在休息时间孤独地享受生活。还是在工业领域 — 当然,工业是现代生活的节奏制定者 — 我们可以关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新型合作,甚至可以考虑共同所有制。

我们常常听人说,我们正在进入“学习型社会”时代。希望这是真的。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以及自然和平共处,如何与那些创造了自然和人类的高级力量和平共处,后者更加重要。这是因为,我们显然不是偶然出现的,当然也不是由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讨论本章提及的主题。几乎没有人会完全否认,通过在某些方面进行边际调整或者改变政治制度,我们可以应对人类未来的挑战。

下一章,我们试图从和平以及持久性的角度再次考虑整个问题。人类已经获得了自我消灭的物理手段,因此和平问题显然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要。而且,如果我们经济生活的持久性没有某种保证,我们又怎么能建立和平呢?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现代世界   001

第一章 生产问题  003

第二章 和平与持久性  012

第三章 经济学的角色  029

第四章 佛教经济学  041

第五章 规模问题  050

第二部分 资 源   063

第六章 最重要的资源——教育  065

第七章 土地的合理使用  089

第八章 工业资源  105

第九章 核能——救赎还是诅咒  122

第十章 具有人性的技术  135

第三部分 第三世界   149

第十一章 发 展  151

第十二章 中间技术的应用前景  158

第十三章 200 万村庄  176

第十四章 印度失业问题  190

第四部分 组织和所有权   205

第十五章 预测未来的机器  207

第十六章 大规模组织理论探索  22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  238

第十八章 所有制  244

第十九章 所有制的新模式  254

后 记   2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