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耕海牧渔·奋楫千重浪(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建设海洋强国书系)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5285458
  • 作      者:
    杨威,刘永虎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本书内容权威,由中国海洋报社、大连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武船重工等联合提供内容。
3.本书能让读者对我国海水养殖、船舶发展、近海捕捞、远洋渔业、海洋牧场建设有个整体认识。
4.本图书通过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海洋渔业关键技术和海洋重大装备领域的突破,使青少年在阅读有趣的文图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海洋意识,增强自信心。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永虎,男,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院长,大连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渔业协会海洋牧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现代海洋牧场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主要介绍了我国远洋渔业、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等的相关内容,由中国海洋报社、大连现代海洋牧场研究院等多个涉海单位合作出版,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图文并茂,使图书内容更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可以说,本图书是一部我国海洋渔业知识教育普及读物,是贯彻我国“耕海牧渔,打造海上粮仓”要求的一个文化载体。

展开
精彩书评

此套丛书讲述海洋技术、海洋重器、海洋经济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陈大可,研究员、教授、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通过这套书,我们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极地、大洋科考的历程,又能真切感受祖国70年来发展的成就,还能有效增长海洋知识,进一步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
——翟京生,天津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茫茫大海中,远洋渔船不仅需要承担捕捞任务,还需要将渔获物保鲜,以获取更好的收益。大部分渔船一般是先将渔获物进行冷冻,待运输船到来或者靠港后才能卸载渔获物。拥有一艘既可以远洋捕捞又可以加工和经营的海上加工船,是远洋渔者梦寐以求的事情。“明开”号就满足了这些要求。
“明开”号是青岛市唯一一艘具备南极捕捞能力的远洋捕捞船,也是一艘民企投建的远洋捕捞船,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
“明开”号以白色为船体主色。船总长120.7米,宽20余米,高41米,容积总吨为7765吨,主机功率为5300千瓦,总排水量为1万吨,24小时满负荷作业可捕捞南极磷虾300吨,捕捞装载量可达2600吨。“明开”号具备很强的抗风能力,即使是面对10级大风,仍然可以继续作业。
“明开”号一共有9层,甲板在第4层。甲板有一个足球场大,船员和工作人员基本活动在第2层到第8层;第3层为船员宿舍,每间宿舍面积约为8平方米。
“明开”号配备有上百名船员,分布在甲板部、轮机部、加工部等部门。甲板部负责捕捞;轮机部是整条船的心脏部门,负责“明开”号的动力输出;加工部则负责处理捕捞到的磷虾、南极冰鱼等,通过流水线将其直接加工成成品。“明开”号每个航次任务时间为1.5~2年,船员们绝大多数时间在船上度过。
由于船上生活枯燥无味,几乎所有的船员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他们会通过玩游戏、打扑克、看电视剧等活动来消磨枯燥的时光。
对于从事远洋捕捞作业的船员来说,能吃到新鲜蔬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明开”号大厨介绍:“出航之后,新鲜蔬菜顶多能吃20天,之后船员们就要靠泡菜补充维生素;船上装有海水净化装备,因此淡水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船上有一点好处就是船员们可以敞开肚子吃捕捞上来的海鲜。”
“明开”号配有齐全的先进捕捞设备,驾驶室内有进口的雷达、自动操舵仪、卫星通信设备和声呐探测设备等。“明开”号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先由船员下放周长达1440米的巨型捕捞网。捕捞网被下放之后,先是由两个重达4.8吨的巨型钢铁支架撑开,形成一个宽120米、高60米的椭圆形网口,然后在船的牵引下进行海底拖网作业。
“明开”号在作业过程中,一台声呐负责海域内的横向扫描,查看周围是否有南极磷虾;另一台声呐负责探测磷虾所处的深度。
南极磷虾生活在水深30~100米的水层中,因此“明开”号专门配备了可以调整深度的捕捞网。当声呐和雷达探鱼器锁定南极磷虾的具体位置后,工作人员可实时调整捕捞网的位置,保证捕捞量。一旦发现虾汛,“明开”号将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明开”号上有专业的加工车间、冷藏室、冷冻室等,其中以加工车间居多。巨型捕捞网将南极磷虾捕捞上来之后直接放入鱼槽,使其通过鱼槽进入加工车间。加工车间设有流水线,可将南极磷虾直接分拣和加工。完整的南极磷虾经过速冻运入冷库储存,不完整的南极磷虾会被磨成虾粉后再放入冷库。还有一部分南极磷虾被加工成海钓用的鱼饵,销往韩国和日本。“明开”号日捕捞量最高可达300吨,加工量可达200吨。
“明开”号除捕捞南极磷虾外,还可捕捞南极冰鱼和鲐鲅鱼。在一个航次中,“明开”号会不间断地进行捕捞、加工。当捕捞、加工的海产品到达一定数量后,   “明开”号会通过运输船将加工好的海产品运送到港口,进而销售到欧美地区。
2015年2月26日,“明开”号作为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首次前往南极公海海域进行为期两年的南极磷虾捕捞作业。当地工作人员为这位出征南极的海上“勇士”举行了隆重的壮行仪式。
2015年2月28日早上,“明开”号抵达韩国釜山,30多天后到达南非开普敦港,经过短暂的加油等补给工作后到达南极磷虾渔场,展开首次作业。
“明开”号此次的南极磷虾捕捞项目有利于加速我国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实质性开发利用,在“存在即是权益”的海洋权益竞争中体现了我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实际存在,有利于树立我国在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远洋渔业大国、远洋渔业强国的地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自力更生
简单的捕鱼
渔鱼变革
第二章 渔舟之利
舟船盛世
钢质化、机械化道路
……
“海洋渔场1号”
智能鱼家——“德海1号”
智能环保——“振鲍1号”“福鲍1号”
养殖工船——深远海智慧渔业工厂
第五章 “放牧”海中央
人海和谐——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放牧海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