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173162
  • 作      者: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特聘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宣讲人。 长期从事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研究,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政策和管理等。参与国家和有关部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政策法规起草3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部委委托课题7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近30部,发表论文数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聚焦我国文化市场热点,着眼于探讨当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内容涉及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文化市场准入、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艺术创作等领域,分析透彻,论证有力,对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走势,深入研究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完善文化政策和管理,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功,使得传统媒体集团化成为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的不二途径。在一些媒体集团化改革取得成效的鼓舞下,2001年,广电系统成立了号称“中国媒体界航母”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该集团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6家国字号的广电媒体整合在一起,旨在打造“国际媒体航母”。有关部门对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成立寄予厚望。成立大会开得轰轰烈烈,国际国内关注度都很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尽管挂了牌,但没有真正运营过,6家单位还是各自独立经营,跟集团成立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一段时间以后,曾挂在国家广电总局门前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招牌被悄无声息地撤下,集团也被撤销。究其原因,是这6家机构本身就是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按照企业运行规则把这6家事业单位捏合在一起,实行企业化运营是不可能的。
  第三轮改革是2003~2013年。世纪之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更多的国外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国内文化市场竞争加剧。这要求国有文化单位提高竞争力。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失败,给相关部门一个启示,就是国有文化单位要提高竞争力,要做大做强.首先要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改制成企业意味着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自负盈亏,优胜劣汰。但并不是所有的国有文化单位都要改制成企业,有些国有文化单位承担着意识形态服务功能,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有些国有文化单位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于是,相关部门从国有文化单位的功能切入,从2003年开始,启动了被称为“两分法”的分类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国有文化单位承担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承担公益性(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一类是承担经营性(为市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功能。前者由国家财政提供运营费用,后者要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优胜劣汰。此次分类改革被划分为公益性单位的数量很少,绝大多数被列为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出版社为例。2003年启动改革时全国出版社共有581家,从国家层面看,被列为公益性出版社的只有4家,分别是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藏文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其他都要改制为文化企业。按照此次改革的政策,即使是承担公益性功能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也只是将承担公益性职能的部门列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企业部门也要转制为企业。以人民日报社为例。除编辑部门因承担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仍然保留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外,其他部门,如广告部门、印刷部门、下属出版社、杂志社等都要转制为企业,优胜劣汰。按照当时的政策设计,中央电视台也是如此。中央电视台除新闻频道保留事业单位职能外,其他频道,如电视剧频道、体育频道、经济频道等,都要通过制播分离剥离出去。包括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行业报刊、出版社等,都要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全国数千家演艺机构,除少数可保留为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都要转制为企业。
  这次改革本意很好,力度也很大,但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阻力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政策设计有重大漏洞。国有文化单位千差万别,仅仅用公益性和经营性来分类过于粗疏,而且在公益性文化单位中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服务功能,忽视其他公益性服务的价值,如服务于政府工作(如行业报)、历史文化传承(地方戏曲)等。其二,绝大多数国有文化单位缺乏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能力。其三,合并同类项式的文化企业集团化改革效果不佳,无法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文化政策和管理研究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2017年文化改革发展报告3
科学管理文化市场完善文化领域治理
——2018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报告51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未来展望87
2000~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92
文化文物单位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理念与思路108
建设文化场景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120
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激发国有文化单位活力137
拓荒与深耕:2014~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146
第二部分文化建设演讲
中国风格·产业提升·城市视角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重点问题165
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175
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的三个抓手179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8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价值188
得互联网者得天下:当前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和新治理193
公共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200
以文化为本促进北京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204
论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的三个热点207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促进文旅深度融合211
文化创意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214
完善软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17
第三部分文化发展短论
健全文化法律制度需遵循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229
建立文化法律体系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保障234
重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在稳增长、促消费中的作用237
当前扩大文化消费亟待澄清两大认识误区242
“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是提质增效
——写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出台前夕246
坚持理性文化自信,摒弃虚幻文化自信250
艺术产业“新常态”与艺术研究转型255
重视从城市视角研究文化产业259
“十三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解读《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262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提质增效265
对症下药引导艺术创作繁荣发展269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272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解读275
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282
发挥好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先导作用28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价值和意义290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五个着力点292

参考资料2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