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货币史
0.00     定价 ¥ 22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2085445
  • 作      者:
    彭信威
  • 出 版 社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彭信威(1907-1967),江西安福人。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

曾任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国防委员会设计专家。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晓英、俄、日、法、德等多国语言,对英语尤为擅长。解放后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

主要著作有《中国货币史》《战后世界金融》《银行学》《各国预算制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货币史》,于1943年开始撰写,初稿十几万字,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修改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全书已近77万字。是一部真正钱币学巨著。更是中国国货币史与钱币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本书从上古时代使用的贝币写起,以近代银元、纸币为结点,清晰、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自有交换、买卖以来,钱币变更的历史,其中也大量提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作者学识渊博,引用广泛,对古今中外的相关书籍进行了详细的借鉴与研究,还配备了相关的钱币实物图像,更简单直观的展示出中国钱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货币史是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货币史,总的目的是为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中国的货币史,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史,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文化,而且同其他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相互影响。

有些国家,如巴比伦和埃及,其文化是比中国早,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远古的货币。近百年来,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考古家,曾不断在那些地区挖掘,把各种各样的古物都挖出来了,盗劫了出土的古物,并运回他们本国,在不列颠博物馆和罗浮宫博物馆陈列出来,只是没有挖到远古的货币,没有挖到公元前8世纪以前的钱币。而钱币之为物,和其他古物不同:第一它必定是坚固不易毁灭的,这是金属货币的一个优点;第二它必定是数量很多的,因为人人要用它;第三它必定是散布很广的,因为各地都要用它。所以只要古代使用过钱币,一定会被发现。反过来说,如果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现巴比伦和埃及古代的钱币,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们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还不曾铸造钱币。西方最早的钱币,是公元前7、8世纪时小亚细亚的里底亚所发行的。这是中国周定王的时候,当时中国已经有钱币了。

按照中国的传说,中国货币的起源,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管子》说:“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贝金钱刀布。”班固说:“神农氏的时候,就有金刀龟贝。”郑樵甚至进一步说:“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这些人虽然言之凿凿,却是没有根据的。近代的发掘,使我们知道:在传说中的黄帝和高辛氏的时代,我们的祖先还不会使用金属,哪里会有金属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的确是贝。这点由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凡是同价值有关的字汇,绝大部分是从贝:如贫贱等。分贝成贫,贝少为贱。可见在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贝壳已是体现价值的东西。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仿制品:用蚌壳仿制,用软石仿制,用兽骨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这种铜贝就可以说是一种金属货币了。用真贝的时候,以朋为单位,一朋原是一串,后来大概是指一个固定的数目。古诗中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但铜贝出现以后,可能就不再称朋,而称寽了。近年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而且西周彝铭中常有取若干寽的句子,如果这字或字是指铜贝,那就证明中国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就有铸造货币的雏形了。

贝壳在古代是装饰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常见于记载,大概后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之间的货币。当时的劳动人民,可能是使用主要的生产工具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如铲、刀、纺轮等。这几种用具,似乎分别在各地区或各部族中取得一般等价物的资格,而且逐渐脱离了商品世界,形状也逐渐缩小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演变成为正式的布币、刀币和环钱。布币中有一种没有文字的大型空首布,应当是西周的东西。无论如何,中国铸造货币的起源,并不晚于外国,可能是世界最早的。

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货币的魔力,也发生得早。外国有些人说,中国货币虽然产生得早,可是在社会上不产生多大作用,因为流通不广。这是不正确的。当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想到上司家里去,撒谎说以万钱为见面礼,吓得他的上司迎到门口来。萧何因为早年多送了刘邦两个钱,后来竟加封二千户。东汉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两晋是货币经济比较衰落的一个时代,可是鲁褒的《钱神论》,其措辞的激愤,不亚于千多年后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悌蒙》(Timom of Athens)中的黄金颂。南朝时周文郁问卜,卜者告诉他南下可以做到公侯,文郁说,“钱足便可,谁望公侯?”有些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见货币的拜物教,在中国老早就有其根源。外国学者之所以有那种误解,是由于近代中国史家,在写中国史的时候,只写政治史,忽略经济史,更忽略货币史。古代史家不是这样的。但外国学者很少能直接利用中国的旧史料。

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货币的产生,是具有自发性质的;当交换发展到某种阶段,必然会产生货币。所以货币的起源,原则上都是独立的。但这只限于极原始的阶段。后来生产和交换进一步扩展,当两种文化水平不同的民族发生接触的时候,文化较低的民族,就要受到文化高的民族的影响。我们只要看一看古代和近代各国的货币史,就可以知道:各国的货币很少是独立发展出来的,而是相互采用别国的制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