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泥塑基础教学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9841292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详细介绍了雕塑专业课程中泥塑基础教学的过程,课程内容从准备工具、设备、雕塑泥,操作空间和场地的设置,安全及卫生开始,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是泥塑基础学习的参考指南,既可用于本科雕塑专业泥塑基础的辅导教学,也可用于学生自学,作为雕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书的内容对课程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均有着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2.人体泥塑是雕塑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表现人物的造型能力。本书完整展现了广州美院雕塑专业课程中人体泥塑基础教学的过程,从介绍准备阶段的工作开始,重点落在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在空间中观察对象、如何从形体出发塑造对象、如何从整体表现对象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问题上。本书的出版,是对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


展开
作者简介

编者陈宏践,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编者王海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讲师,博士。

编者郑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造型基础教研室负责人,国家ji一流课程《泥塑》主讲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自成立以来,泥塑课程一直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书围绕着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泥塑教学大纲展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泥塑准备,主要是对进入泥塑课程学习前的工具、设备等基础内容的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是对头像、胸像和人体的泥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是以实际泥塑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目前雕塑专业泥塑基础教学的实践方法与步骤进行编写,内容包括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解析、主干课程步骤示范、作品范例解析与经典作品鉴赏等。本书是对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完整性与科学性兼具的泥塑基础教学体系进行的系统总结与展示,实操价值较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教学重点解析


1. 形体特征研究②:运用立方体的归纳理解作为认识基本形体空间关系的切入点


六面立方体是雕塑写生中常用的几何形体倾向归纳的形体之一。我们首先选择六面立方体进行雕塑形体空间关系的归纳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六面立方体的大小和特征由长、宽、高三个边的尺寸所决定。长、宽、高对应了三维空间的 三个维度,即广度、高度、深度。对这三个尺寸的掌握,可以把握一个六面立方体的尺度和特征,也可以以此为基本模板把握三维空间中一切实在物体的尺度和特征。

第二,六面体的六个朝向表示三维空间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朝向是确定形体与空间、形体与观者关系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有了位置和朝向,空间中的物体才有存在于空间的合法性,才有我们在雕塑艺术中讨论形体和空间关系的可能性。

第三,六面体作为类似于砖块的形体,可以像砖块一样,在空间中搭建各式各样的复杂造型。不同大小、不同长宽高、不同高矮胖瘦的立方体以不同的位置和朝向组合在一起,可以在空间中构建任何复杂的实在物体。

总之,六面体由长宽高三个尺度决定它的体积和形状,这三个尺度和三维空间的广度、高度、深度的三个维度是相对应的。另外,六面体的六个面又和我们感知空间朝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相对应。也就是说,立方体具有空间中物体的一般属性,它像乐高积木,是雕塑艺术这幢大厦的根基和基本元素。我们通过这四周的泥塑写生课程,首先学会以立方体去归纳理解空间中的物体,也就是说以这种点、线、面、体的观看方式去理解空间中物体复杂多变的形体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对形体特征继续加以区分和认识。


2. 空间意识之雕塑的空间思维


我们眼所能见的,手可及或不可及的实在物体,都具有实在的特性,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占有三维空间。以人体为例,皮肤下的骨骼和肌肉、血管和脏器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即便是最好的文字工作者也无法准确地描述其全部或者局部的奇妙形态。但是,这却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本领。我们应该有描述它们的“语法”。

(1)建立整体观

首先,不论物体有多少个部分,形态多么复杂,我们首先应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它被外在空间包裹之下的全部。比如一个人,无论是躺着还是站着,无论是弯腰或者扭身,都应该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可能有的物体具有无数的孔洞,如果要塑造这样的物体,我们必须学会无视那些破碎的孔洞,否则我们将无从下手。有了这种整体观,我们再来塑造形体,就可以分而治之而不会手忙脚乱了。

(2)形体空间的段落化结构

我们可以将一切物体整体看成六面立方体。一个人体,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立方体,分出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面;人体中各个部分,比如头、颈、胸、臀、大腿,甚至是一节手指一条皱纹,我们都可以用一个个的立方体去观察和塑造。这些穿插在一起的立方体有大有小;有瘦长的,有肥短的;有歪斜的,也有直方的,它们如同世界上的人一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这些个性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它们的共性,就是它们都可以像积木一样用基本形构建起来。不同朝向的立方体指向对应朝向的几何体归纳部分体块形成整体关系归纳人体各部分形体为立方体的整体意识。 

(3)形体空间的位置和朝向关系

雕塑中的形和绘画中的形是不同的,雕塑中的点、线、面、体和绘画中的点、线、面、体也不一样。在雕塑中,点、线、面、体都具有空间属性,也 就是说,即便是一个点,也是三维的。我们在学习泥塑的初期,往往容易忽视形的三维属性:在标记一个点时,往往容易忘记它的空间坐标;在观察一个线条时,常常不会在意它的指向;在刻画一个面时,容易忽略它的朝向;在塑造一个体块时,容易忽略它的纵深。因此,我们在对模特的观察、理解和塑造过程中,应加强把控和明确空间位置和空间朝向关系的能力,注重强化对形体空间属性的认识和理解,避免对模特的依赖和空间思维惰性。

(4)形体的厚度关系

形体的厚度关系对于理解空间中的物体,可以用罗丹的一个小故事作为说明。罗丹在《艺术论》里记录了他在学艺初期,有一次正塑造一个天使头上的橄榄叶冠,他的师兄贡斯当走过来看了看,对他说:“罗丹,你塑造的叶子是平的,看起来就像假的。” 罗丹问那么怎样才能看起来像真的?贡斯当说要让叶尖朝向你。贡斯当告诉罗丹要往深处看而不是往广处看,把一个平面看成是一个空间中的体块边缘。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一条线时,应该马上想到哪个地方发生了形体的转折,那些或黑或白或灰的面不过是某个空间中的体块朝向或者背离你的面而已。当你看到雕塑优美的胸部造型,不再是看到一个平面,而是胸廓这个空间中的体块朝向你的边缘时,也就算养成了雕塑的空间思维了。


3. 塑造方法研究② :结构造型意识


泥塑的基本造型方法就是雕与塑。塑是加法,雕是减法,泥塑的塑造就是通过不断地加泥减泥来造型的。这两种办法是泥塑的基本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以达到如同呼吸一般运用自如。

合理的工作步骤能保证我们的工作顺畅进行。泥塑塑造的步骤没有机械、死板地从大形到细节再到整体调整阶段性的划分,实际上从上大泥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走向完成,虽然每时每刻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在整个塑造过程中都应有强烈的整体意识,让所有的具体细节内容共同去构成这个整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计划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呢?塑造一个人体(或别的物体)时,首先应该建立结构意识。

(1)塑造形体,可以从整体结构入手。首先堆砌出一个物体的大致形态。

(2)结构分析:它有哪几个大块?各大块的体量对比如何?各大块的空间位置是怎样的?先不求有多准确,准确是在不断观察、分析和修整中实现的;也暂时不求有多少细节,细节是随关系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到位的。但这些体块应该能明确反映对象在整体空间关系中的形体、位置和朝向特征。

(3)每一个体块都先与坐标进行对照,进而再相互比较。

(4)在对整体进行解构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结合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努力培养对物体内在构造的空间拆解和组织构建能力。


4. 写生观察方法②:斜度比较、深度比较、块面朝向


前面我们介绍了长度比较的观察方法,除了长度,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造型关系,就是斜度。在塑造对象时,正如我们观察对象时一样,也需要讲究角度。贡斯当所说的“让叶尖朝向你”还可以给我们另一个启发,那就是塑造一个形体时需要主动从多角度进行反复观察检验,避免单一角度观察的盲目性,无论是仅仅滞留在正面还是侧面。我们可以通过对侧面轮廓线的形状、角度转折变化去判断其空间朝向的运动变化,从而发现其所属的面的空间运动变化,又可以通过正面的明暗光影变化去把握一个形体的厚度、纵深、起伏,有效地避免简单化、表面化和平面化等问题。

5. 头颈部结构规律

形体塑造从上第一块泥开始,就应该带有强烈的 解剖造型意识,这需要我们对写生对象内在的解剖结构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例如把头颈部剖开,观察头骨、颈椎和锁骨等,分析骨骼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形状是怎样的,位置在哪里,如何扣接;头骨上分布着哪些肌肉,从哪里出来,延伸到哪里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前后穿插关系,在运动中各自起到什么作用,组成肌群后呈现什么形状,脂肪层又是如何分布,在哪些区域存在软组织,皮肤作用于脂肪层和肌肉会产生什么松紧变化,等等,我们必须带着研究的态度对内在解剖结构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泥塑准备 001

第二章 理解头像 015

第三章 头像写生 047

第四章 理解人体 069

第五章 胸像与人体 101

第六章 人体变体 125

第七章 人体写生 1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