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你遇到创伤时(40年珍藏版)
0.00     定价 ¥ 6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8090795
  • 作      者:
    [美]哈罗德·库什纳(Harold,S.Kushner)
  • 译      者:
    牛卫华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你遇到创伤时(40年珍藏版)》作者库什纳(Harold Kushner)是一位拉比(犹太教神职人员)。他在刚做拉比的时候,得知他年仅3岁的长子亚伦患有“儿童老化症”,不能活过青春期。面对这样的噩耗,库什纳感到从没有的悲哀、愤怒、迷惑。在与家人共同面对这一苦难的同时,他也在为日后写这本书做准备。亚伦在14岁那年离世,该书出版于亚伦去世后4年(1981年)。也就是说作者用了14年为写这本书做准备。他不愿意接受宿命或因果对苦难所做的解释。他想用此书来安慰更多的人,以此告慰儿子的灵魂。
  《当你遇到创伤时(40年珍藏版)》非常实用,通俗易懂,适于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读者。书中引用大量的例子来分析苦难中人的心情和反应,也分析了为什么有些反应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你遇到创伤时(40年珍藏版)》:
  有位朋友说:“我不得不相信,人生中万事的发生有其原因。不管怎样,任何事的发生都是为了我们好。这么来看,你一直都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又有女人缘,开着豪华车,总是相信你一定能挣好多的钱。你从来不去花时间关心那些不如你的人。没准这就是神的方式,拿走你的骄傲和顽固的性格,让你反思一下你过去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这是神的方式,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有感受力的人。”
  这位朋友本想安慰他,试图帮他一起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件不幸的意外。但如果你是罗恩,你会对此做何反应?罗恩记得他当时要不是因为困在病床上站不起来,他早就想给那人一拳。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一个一会儿就能开车回家、上楼并想着打网球的人,有什么权利来告诫他在他身上所发生的事是为了他好?
  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就出在这些人根本就不想帮助苦难中的人弄懂苦难的来源。出发点是捍卫神,试图用话语和观点把坏事说成是好事,把痛苦说成是优越。讲这种话的人深信有一位慈爱的父亲般的神控制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他们这样说是对事实进行调整和解释以进一步使之与他们的这种假设相吻合。没错,外科医生开刀是为了帮助病人,但不是所有拿刀子在人身上捅的都是外科医生。没错,我们有时是为了一个人好而做一些让人痛苦的事,但不是每一件让人痛苦的事都是出于为这人好的缘故去做的。
  我可能更容易相信我所经历的苦难是为了让我性格中的毛病得到修理,但是我要看到毛病和惩罚之间有一个清晰的关联。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来教训孩子,却从来不告诉他他到底错在哪里,这绝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那些想用神以此来教训我们来解释苦难的人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我们要改变的是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于事无补的是这种解释并不能让人成为一个更有感受力的人,而是让他的朋友和家人成为更有感受力的人,比他们过去更关心有残疾的人。恐怕一位妇女生下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正是神让这些人的灵魂更深更广的计划之一,好让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和不一样的爱心。
  我们都读到过类似的报道,家长照看小孩时没留意,小孩须臾之间就从窗户掉下来或落水而死。为什么神允许这种事发生在无辜的孩子身上?绝对不可能是为了教这个孩子探讨新领域。如果是,等教训完了,那孩子也死了。是为了教会父母或看孩子的人要小心一点?这种教训实在不值得用一个孩子的生命作代价吧。是为了让父母成为更有感受力、更有同情心的人,更能从这一经验中吸取教训,珍惜生命和健康吗?是为了让他们提高安全标准,能让今后成百的人得救吗?这代价也太大了吧,这种推理也太不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了。对于那种认为神创造有智力残疾的孩子是为了让他周围的人学习同情心和感激知足的说法,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为什么神把一个人的生命扭曲到如此地步而仅仅是为提升另一个人精神上的敏锐度?
  如果将苦难理解成活该、报应,或治愈我们错误的“良药”之类的解释我们都不满意,我们又如何接受“灾难是一种试炼”这一种解释呢?许多面对儿女死去的父母得到劝告去读《圣经·创世记》第二十二章来理解和接受他们的苦难。在这一章中,神让亚伯拉罕带着他深爱的独生子以撒,去当祭牲献给神。经文的开始部分是这样写的:“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神让亚伯拉罕经历这样的煎熬是为了考验他对神的忠心和信心。他通过了这一考验,神应许依他所展示的力量来大大地奖励他。
  对那些很难相信神会跟他最忠心的追随者玩这样一个虐待狂的游戏的人来说,支持者会说神早已知道结果。他知道我们能通过考验,正如亚伯拉罕通过考验一样,只要我们的信仰无损(尽管在亚伯拉罕的例子中,那孩子没死)。他让我们接受试炼,这样我们就能发现我们自己的信仰有多坚定。
  ……
展开
目录
译序
前言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第一章 磨难不是善恶报应的结果
第二章 约伯的故事及其解读
第三章 有时坏事发生并无原因可循
第四章 偶然的灾难并不对好人例外
第五章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 如何应对遭受磨难后的内疚、愤怒、嫉妒
第七章 从身边环境中寻找度过磨难的力量
第八章 选择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