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五版)
0.00     定价 ¥ 8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76015362
  • 作      者:
    朱贻庭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贻庭,193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主要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主编)、《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主编),《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导向》等。曾任或现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思想史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固守这种格局,束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无益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以及总结历史道德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人们越来越感到建立中国伦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和需求的驱使下,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和朝代为线索,史论结合,绍述和评议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宋至明中叶、明末清初的具有代表性的伦理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本书已经出版四个版本,入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曾获首届唐凯麟伦理学奖。
展开
目录
张岱年先生给主编的信(摘录)1
冯契先生序1
第四版主编序1

绪论1

第一章中国传统(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21

第一节西周伦理思想的产生与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23
第二节西周“有孝有德”的伦理思想27
一、 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27
二、 “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31
三、 “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雏形33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39

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伦理思想特点41
第二节春秋时期伦理思想的新旧更替44
一、 宗法道德规范的衍化和发展44
二、 “德”概念的发展和对道德作用的不同认识49
三、 “义利之辨”的发端52
第三节孔子的“仁学”伦理思想55
一、 “爱人”——“忠恕”的“仁爱”原则56
二、 “仁”“礼”统一——有序和谐的社会伦理模式61
三、 “仁”“智”统一、“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65
四、 学、思结合的修养方法70
第四节墨子的“兼爱”说和功利主义思想74
一、 与“交别”对立的“兼爱”原则75
二、 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79
三、 “合其志功而观”的道德评价原则82
第五节《老子》的“无为”道德观84
一、 “道常无为”及其伦理学意义85
二、 “大道废,有仁义”的道德蜕化论86
三、 “复归于朴”的道德理想90
四、 “无为”作为一种处世之方92
第六节杨朱和杨朱学派的“贵己”、“重生”说95
一、 “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95
二、 “重生”和“全生之道”98
三、 “贵己”、“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99
第七节孟子的仁义之道和性善论102
一、 “人伦”说与“仁义”之道103
二、 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论108
三、 “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和道德价值观111
四、 “性善论”和道德本原说113
五、 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道德修养论116
第八节庄子的人生论和自由观120
一、 愤懑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122
二、 “逍遥游”——超世“游心”的自由意境124
三、 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131
四、 所谓“庄子精神”136
第九节后期墨家对墨子伦理思想的发展137
一、 对墨子“兼爱”说的发展138
二、 对墨子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140
三、 对墨子志、功统一观的发展143
第十节荀子的性恶论和礼义学说145
一、 “性恶论”和“性伪之分”说145
二、 “礼论”、“义分则和”——论“礼义”的起源和道德作用149
三、 “以义制利”和“荣辱之分”的义利观及道德价值观154
四、 “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158
第十一节《中庸》、《易传》、《大学》、《礼运》、《孝经》的伦理思想164
一、 《中庸》论“中庸”和“诚”165
二、 《易传》的“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宇宙伦理模式”170
三、 《大学》的“大学之道”174
四、 《礼运》的“大同”、“小康”说178
五、 《孝经》论“孝”道180
第十二节韩非的“自为”人性论和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义思想183
一、 人皆“自为”、人各“利异”的人性论184
二、 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道德主义187
三、 公私相背、去私行公的公私观194

第三章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197

第一节独尊儒术和两汉伦理思想的特点199
第二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与神学伦理思想204
一、 “天人合类”与“道之大原”205
二、 道德宿命论与“经”、“权”之说208
三、 “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纲常体系的建立210
四、 人性论与“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213
五、 义利“两养”与“正义不谋利”的义利观218
第三节王充的性、命论和对道德神化的否定220
一、 对道德神化的否定221
二、 “禀气”成性和人性“异化”223
三、 驳“福善祸淫”及“性与命异”说227

第四章魏晋时期的伦理思想233

第一节名教危机与“玄学”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其特点235
第二节王弼对“名教”的玄学论证241
一、 “名教本于自然”的道德本体论241
二、 有性有情、以性统情的人性论245
三、 “慎终除微”的“自保”之术247
第三节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伦理思想248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249
二、 “意足”为乐的人生理想251
第四节《列子·杨朱》篇的享乐主义人生观254
一、 生当行乐的人生理想254
二、 纵欲主义的“养生”论255
第五节裴?毮6的“崇有论”及其对“贵无论”伦理思想的批判257
一、 “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258
二、 对纵欲主义养生论的批判259
第六节郭象“名教即自然”的伦理思想261
一、 名教即“天理自然”262
二、 “性各有分”、“各安其分”的性命说和人生论264

第五章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267

第一节佛、道两教的兴盛及儒、佛、道伦理思想的斗争与合流269
第二节道教的教义与戒律273
一、 道教的产生和衍变274
二、 《太平经》中反映的早期道教的道德观念276
三、 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的教义与戒律277
第三节《颜氏家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280
一、 家教的重要性281
二、 家教的方法282
第四节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一)
——宗教善恶观和善恶轮回报应说285
一、 宗教善恶观285
二、 善恶轮回报应说290
第五节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二)
——“佛性”说和宗教人生观292
一、 “佛性”说292
二、 出世主义的宗教人生观295
三、 禅宗的“见性成佛”修行说和“佛性本有”的众生平等观300
第六节韩愈以儒排佛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303
一、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304
二、 以儒排佛的“道统”论305
三、 性情论和“性三品”说308
第七节李翱的“性善情恶”论和“复性”成圣之道310
一、 “性善情恶”的人性论310
二、 “灭情复性”——超凡入圣之道312

第六章宋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315

第一节“理学”的兴起与宋明(中叶)时期伦理思想的特点317
第二节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始倡
——李觏的伦理思想322
一、 人性论及其内在矛盾323
二、 《礼论》中的道德观325
三、 “利欲可言”、“循公不私”的功利主义思想327
第三节理学伦理思想的开创
——周敦颐的“诚本”论和“主静”说329
一、 “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330
二、 以“中正仁义”为“人极”的道德标准332
三、 “无欲”、“主静”的道德修养论333
第四节王安石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思想334
一、 “性情一”的人性论和善恶由“习”的道德观335
二、 以仁义为“道德”及其功利主义新义338
三、 教、学成才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论341
第五节张载的人性“二重”说及其伦理思想344
一、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345
二、 “民胞物与”的泛爱主义及其实质348
三、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修养之道350
第六节程颢、程颐的“天理”观及其伦理思想355
一、 天人“一理”的道德本体论356
二、 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的人性论358
三、 人欲与天理“难一”的理欲对立论360
四、 “敬义夹持”、“格物致知”的修养论364
第七节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体系367
一、 “理一分殊”和道德本体论368
二、 “性同气异”的人性论和性命说372
三、 严辨“义利、理欲”的道义论及其禁欲主义实质374
四、 “居敬”与“穷理”互补的道德修养论380
第八节朱陆异同与陆九渊的“心学”伦理思想386
一、 “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387
二、 “自存本心”的道德修养“易简功夫”389
第九节朱陈之争和陈亮的功利之学394
一、 “人道”存于“人事”的道德观395
二、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的功利主义398
第十节王守仁“致良知”说的伦理思想403
一、 “良知”说和道德“心本”论403
二、 “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409
三、 “复其心体之同然”的道德教育方法414

第七章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417

第一节道德启蒙思想的兴起及其对理学伦理思想的批判总结419
第二节李贽的“私心”说及其对“道学”、礼教的批判424
一、 “人必有私”的人性论和“迩言为善”的价值观426
二、 “致一之理”的平等观与“任物情”的个性自由说429
三、 揭露“道学”之虚伪,反对以孔子为偶像433
第三节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批判437
一、 “天下为主,君为客”437
二、 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439
第四节王夫之对宋明时期伦理思想的批判总结441
一、 “性日生则日成”的人性形成过程论442
二、 “义利之分,利害之别”的义利观447
三、 天理“必寓于人欲以见”的理欲观451
四、 “身成”与“性成”统一的“成人之道”454
第五节颜元的人性“气质”无恶论和重“功利”、“习行”的道德观460
一、 “气质”一元和“气质”无恶的人性论460
二、 “正义以谋利”的功利主义464
三、 “实学”、“习行”的成人之道466
第六节戴震“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判470
一、 “血气心知”的人性“一本”论471
二、 “理者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观474

附录一关于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研究
——一种方法论的思考481
附录二基本资料书目索引495
第一版后记503
第五版后记5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