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代军事技术哲学新论
0.00     定价 ¥ 6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5522357
  • 作      者:
    曾华锋,刘轶丹,吴奕澎,程柏华,贾珍珍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曾华锋,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技术哲学领域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首届“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获得者。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兼职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著有《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兴军的逻辑》《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论》等作品。


刘轶丹,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技术哲学研究,先后获军队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吴奕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军事技术史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程柏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军事战略研究,在《中国军事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贾珍珍,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军事技术哲学研究,在《科学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和军队课题,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军事技术与战争史演进,紧贴当代军事技术发展前沿,针对军事技术先行发展规律及其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战略选择、伦理规约、社会影响和国际冲突等问题开展军事技术哲学元理论研究,从军事技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等方面深入探讨当代军事技术发展的特点规律,运用技术哲学理论方法,聚焦战争历史演变和未来战争走向,创新提出战争形态从自然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作战样式从单元对抗到体系对抗,作战空间从自然空间到认知空间,制权理论从制海权到制脑权演变的特点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制域权的历史演进


所谓“制域权”,是指在特定时空对某一维作战空间的控制权。每种制域权的诞生,总是与其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对应,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和量以及技术。”技术的进步发展,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运用于军事,推动人类战争形态不断演进,作战空间从陆地向海洋、天空、外层空间延伸,而后又拓展至电、网、核空间和认知空间。与之相伴的则是战争制权理论的不断演进和发展。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的反映。”可见,从历史的起点探寻人类战争制权争夺的演进轨迹,对号准今天战争的脉络,意义深远而重大。


6.制脑权

制脑权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认知空间的操控权。传统上,认知是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认知空间是指人的意识、精神和心理领域。认知空间的作战对象是人、群体或国家,战场是整个人类社会。一方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认知空间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另一方面,认知空间战略较量的武器是精神信息,凡是精神信息可以传播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战场。因此,认知空间的较量超越了军事领域的范围,突破了前后方的界限,跨越了国界和战场,在无限的空间内发挥着巨大作用。1998年,美国国防部军事专家托马斯写了一篇题为《大脑没有防火墙》的文章,对美军的一次军事演习作了深刻反省,指出美军在信息战方面存在重大隐患,那就是在硬件建设上不惜工本,却忽视了对操控这些设施的关键——人的大脑、意识和精神——的进攻与防护,而恰恰是这些“软”的东西,为信息进攻留下了没有设防的广袤空间。在托马斯的文章发表后不久,美军就提出了“感知操纵”的概念,认为未来战争是网络中心战,将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中展开。认知空间的攻防对抗就是将某些精神信息注入人的认知空间的信息战行动,它即可以针对个人、群体或组织,甚至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国家,从而达到影响其政策的目的。认知空间攻防对抗的实质是夺取制脑权。

传统战争条件下,由于受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舆论战、心理战等认知空间的作战行动都只是起辅助性作用,主要用来配合战场作战行动,战场的物理毁伤决定战争胜负。随着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空间攻防对抗的手段增多,制脑权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将会极大提升,甚至有可能主要通过“控脑”来达成战争目的。网络信息时代认知空间攻防对抗呈现新的特点:一是能够事先根据特定受众的认知特征,量身定制假信息、假视频、假音频,并选定合适的时间点网络、自媒体等精准推送;二是能根据敌侦察探测设备特点,制造虚假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等,同时针对己方目标和部队实施智能遮蔽,诱敌判断失误;三是能够依据公开音视频资料,智能分析敌国领导人和指挥官的性格特征,找出心理缺陷,针对性设计“刺激”方案;四是利用智能化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人的谋略与机器智慧相结合,针对性制造信息迷雾,对敌作战人员或智能装备进行诱骗,使其不能正常认知和理解战场态势;五是可以通过脑控武器直接作用对手的大脑,控制其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西亚、北非、中东地区竭力制造颜色革命,争夺“制脑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如今西方敌对势力又借助社交网络、新媒体等手段,企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交流,在正常的信息互动活动中谋求灌输、渗透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和价值观念,企图对我国进行政治、思想、舆论等渗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国家认知空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知空间安全,构建一个基于自然空间、技术空间和认知空间的信息战大战略,夺取未来战争“制脑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科技与战争的联姻       /   1

一、武器与工具的分离       /   1

二、从经验到科学       /   3

三、战争工业化       /   11

四、为战争而科学       /   13

五、美苏争霸       /   16

六、军事竞争制高点       /   19


第二章    力 量       /   23

一、军事技术的意向性       /   23

二、战斗力的“座架”      /   29

三、“暴力”的遮蔽与解蔽       /   34

四、竞逐新赛场       /   38

五、力量的运用       /   48


第三章    时 空       /   54

一、时空的技术建构       /   54

二、自然空间       /   60

三、技术空间       /   67

四、认知空间       /   72

五、时间消灭空间       /   77


第四章    控 制       /   85

一、“绝对胜利”的式微       /   85

二、“工业技术和平主义”梦幻       /   92

三、拨开战争的迷雾       /   97

四、制域权的历史演进       /   103

五、大战略—微战争       /   112


第五章    战略基点       /   122

一、第一动力       /   122

二、引领未来       /   127

三、源头活水       /   132

四、重点突破       /   137

五、道器并重       /   142


第六章    战略抉择       /   148

一、战略取向       /   148

二、技术选择       /   156

三、技术预见       /   161

四、发展路径       /   167

五、战略定力       /   173


第七章   “三理”会聚       /   182

一、消失的链接       /   182

二、生物“攻”程       /   190

三、攻心为上       /   202


第八章    智胜未来       /   215

一、军事智能化       /   215

二、超级战士       /   222

三、算法制胜       /   230

四、开源作战       /   242


参考书目       /   2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