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玩偶与珍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私人的阅读分享)
0.00     定价 ¥ 4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33964597
  • 作      者: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 译      者:
    张振辉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尼刻奖、布克国际奖等多项大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文学评论·直接译自波兰语原著

由波兰文化功勋奖章,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勋章,“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得主,波兰文学权威译者——张振辉翻译,保证译文准确性,贴切传达和呈现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文字魅力。

 

²  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带你走进波兰文学瑰宝——长篇小说《玩偶》

《玩偶》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波兰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被国内一些文学批评家誉为波兰的《红楼梦》。

 

²  为什么我们要读文学作品?阅读究竟能打给我们什么?

从《玩偶》与《珍珠颂》出发,托卡尔丘克向我们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探寻了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她的阅读图谱带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象征能够反映秘密,但它并不公开秘密。”

“生活的本质就是遭受痛苦。”

“爱虚荣的人没有灵魂。”

“文学要描写的就是人类痴狂的历史。”

“能够成为一个人,就是一个良机”

“认识一个世界就要忘掉自己真正的本性,你愈是置身于这个世界,就愈是忘掉自己的存在。”

 

²  托卡尔丘克个人化的阅读体验,她难得一见的非虚构作品

托卡尔丘克没有用艰深的术语和理论堆砌文学的壁垒,反而用自己随性、灵动的文字,带领读者回归到阅读本真的快乐。从心理学到炼金术,从童话到梦境,阅读原来可以这样自由多变。

这本书是托卡尔丘克的阅读心得,更是我们阅读托卡尔丘克的虚构世界的指南和地图。她的分析,她的感触,每一句都是引导我们穿越她笔下小说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展开
作者简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 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9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E.E.》(1995)、《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6)、《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1998)、《最后的故事》(2004)、《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2006)、《云游》(2007)、《糜骨之壤》(2009)、《雅各布之书》(2014);小说集《衣柜》(1997)、《鼓声齐鸣》(2001)、《怪诞故事集》(2018);散文《玩偶与珍珠》(2001)等。

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与人类生活。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她曾凭借《云游》和《雅各布之书》两次荣获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六次获得尼刻奖提名;2010年荣获波兰文化杰出贡献银质奖章;2015年荣获德国-波兰国际友谊桥奖;2018年《云游》荣获布克国际奖;2019年《雅各布之书》荣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同年《糜骨之壤》入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

 

译者简介

张振辉

男,出生于1934年,学者,波兰文学翻译家。1960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该所长期从事波兰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著有学术专著《显克维奇评传》《20世纪波兰文学史》《东欧文学简史》(合著)等。译有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长篇名著《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莱蒙特的长篇名著《福地》;普鲁斯《玩偶》等。《20世纪波兰文学史》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东欧文学史》获首届国家图书二等奖。1997年获波兰文化艺术部授予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2000年又获波兰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


展开
内容介绍

《玩偶与珍珠》是托卡尔丘克的一部分析波兰作家普鲁斯的长篇小说《玩偶》的散文作品。《玩偶》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波兰的《红楼梦》。《珍珠颂》是由米沃什译为波兰文的一个童话,关于一位王子到民间寻宝而忘记自我的故事。

从《玩偶》与《珍珠颂》出发,托卡尔丘克向我们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探寻了虚荣、爱情、异己性、魔术师、炼金术等诸多主题。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她的阅读图谱带领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展开
精彩书评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极具创造力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讨论普鲁斯的小说《玩偶》的这部作品,证实了她自身也独具特色。托卡尔丘克可能是她的同代作家中,唯一一个真正理解了传统——以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产生的问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精神社区——的人。书中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知识与形而上学,个体的内在自由与外在的历史的关系。但书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普鲁斯。托卡尔丘克怀着对老前辈的敬意,缓缓阅读着小说。”

——格拉齐亚·鲍尔库夫斯卡, 波兰文化期刊Res Publica Nova

 

“《玩偶与珍珠》证明了普鲁斯那部小说的伟大,也记录了托卡尔丘克结合自己的世界观和经历进行的一次私人阅读的体验。她认为《玩偶》是一部启蒙小说,描写了人们寻找,并且找到了生命意义的过程。”

——卡兹米尔茨·麦西格,波兰文艺期刊Fraza

 

“她以一种来自女性的、天然的细腻与温柔,同时以敏锐的目光,努力沉入万物内心,融为世界的一部分,然后替万物发声,替世界讲述。这是托卡尔丘克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她的不凡之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教授 赵刚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在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欧洲最重要的人本主义作家之一,致力于欧洲大陆的思想和散文主义小说传统。”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中极少数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欧洲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

 

“托卡尔丘克是欧洲大胆而别具一格的作家,她令人惊叹的表现正是她在思想文学领域光彩夺目、华丽精湛的入场。”

——《洛杉矶书评》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常常是关于现代人的流浪和漫游的故事,以旅行、神话故事和哲学思考的形式出现。”

——《在线报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是否存在所谓的设计?
   英雄人物来到巴黎后,漫游在它的那些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上,他首先认为自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混乱的地方,“‘一片混乱!’沃库尔斯基说,‘但也应当看到,几百万人的努力都表现在那里,要不乱是不可能的。一个大城市像一堆尘土,它偶然突现一个轮廓,不可能合乎逻辑。要是它合乎逻辑,早就被各种城市指南的作者们发现了,城市指南就是为了这个才编写的嘛!’”这个想法肯定会使他感到不安,因此他买了一张城市建筑设计的图纸,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可使他感到最惊奇的是,他终于发现,虽说巴黎是几百万人经过十几个世纪,互不知晓和毫无计划地建造起来的,但这座城市的建造,还是有一定的计划的,而且它形成了一个整体,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整体”。
   一个作品有“好的”构思就会有好的设计,这就是作者用手中的笔写出来的文字所表现的他的构思。我们要充分肯定在创作中做出的这种努力,为了避免“一片混乱”,就要试着建立一种秩序,这样也会使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安稳平和的状态。毫不奇怪的是,在一个理性的时代——如实证主义——人们特别崇尚这种秩序。希文托霍夫斯基从这个观点出发,认为普鲁斯写这个故事“很吃力”,也很劳累,真是受了折磨。在希文托霍夫斯基看来,普鲁斯对小说中的这些人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小说“越是接近末尾,就越清楚地可以看到这一点。这里的情节没有发展,也变得松散了”。
   他的这种说法也可能没有错,因为他注意到了《玩偶》是怎么产生的。每个礼拜写一段,寄给《每日信使》编辑部发表,就这样一个礼拜又一个礼拜地继续写下去,在这个杂志上分段发表,也并不急于赶在前面。这种写法在我看来,当然也有一个过程,但它并没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按照某种规定来写,一直写到最后。这里的一切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按照作者的某种自发和偶然的想象写出来的。但是如果用这种办法能够把那许多情节的描写黏合在一起,也可能会使读者感到很高兴,认为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不是自始至终,或者即使有也没有把它说出来,甚至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应当为此去努力,或者他虽然知道,但不能肯定这种努力会不会有实在的结果。就像绘画或者素描有时候要用石墨或笔芯在纸上擦一擦,如果有一个样板,那我们只要用铅笔去勾一下就够了。
   每一个过程都是它自己单独产生的,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由于对它做了某种努力和有意识地进行了选择。它的出现并不是给人看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某种偶然性,人们虽然能够看到它的出现,一般都说它是一种情况出现的过程,或者一种突然产生的认识,没有料到的转变,惊人的相似性,一个没有研究透的逻辑。进化就是一个过程,历史也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发展。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使得他不断地在改变,走向成熟,或者与此相反,按照这个世界发展的规律,走向崩溃、死亡。关于过程,我们只能说它有个开头和结尾,也可能有某种转变,由一个过程变成另一个过程。转变和危机。要了解一个过程首先就要了解其中发展的阶段,这是了解一个过程最简单的办法,这些阶段就像一段难以理解的课文中的一个语句中的语词或者一些空格一样。但要知道经过某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就难了,最好采取后验的方法,这好像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所普遍采取的一种方法。一切都要看事实。问在一个过程中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经历一个过程总是要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伊扎贝娜小姐问:“我们的车子到底在走呢,还是停着呢?”这是一个内部矛盾的说法,最好地说明了这个活动的内容,说明了这里是怎么活动的,这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P23-26

展开
目录

 

译者前言|001

作者前言|017

玩偶与珍珠

一是否存在所谓的设计?|023

二作者是谁?|029

三《玩偶》——这部小说讲的是什么?|038

四召唤|040

五沃库尔斯基是谁?沃库尔斯基的综合征|060

六伊扎贝娜是谁?|065

七沃库尔斯基和热茨基,这是多么奇怪的一对|073

八《玩偶》的宇宙,机构|077

九《玩偶》的宇宙,三种主要的万有引力|085

十《玩偶》的大宇宙,世界的多样性|101

十一《玩偶》的宇宙,没有女性的因素|106

十二盖斯特那里发生了什么?|111

十三珍珠,沃库尔斯基想做什么?|119

附录

珍珠颂|133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139

温柔的讲述者|143

——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